不忘初心峥嵘路重钢儿女报国情
第07-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656期:第07-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7-27

不忘初心峥嵘路重钢儿女报国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企业发展、钢铁挂帅”。

翻开重钢的历史,从汉阳铁厂(重钢前身)起,经历了早期中国工人运动、川东地下党开展革命、“三·二三”罢工、“十八勇士护厂”等,路途漫漫、坎坷波折、荆天棘地,依然延续着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血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重钢在废墟上崛起,为新中国建设、钢铁工业发展等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重钢视察。

如今,大江潮涌,融入宝武,新程再启。回顾峥嵘岁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论是红岩英烈“江姐”(江竹筠),或是先烈、党员、劳模、工匠、技术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带头人和奋战扶贫攻坚、抗疫前沿、生产第一线的党员干部等,都一如既往地坚持民族大义、家国情怀,钢铁报国、逐梦时代,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镌刻出新的历史诗篇!

热血忠魂

汉阳铁厂大门

1922年12月10日,汉冶萍总工会成立

钢厂西迁途中

江姐曾经的工作地綦江铁矿

新华社专访版

十八勇士

汉冶萍工人运动1890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汉阳铁厂(重钢前身),弥补了国家当时的产业空白,也是当时亚洲最早、最大、最先进的钢铁企业,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冶金工程师和技术人才,是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921年秋,毛泽东以参观矿山的名义到安源,向汉冶萍公司萍乡煤矿工人传播马列主义。1922年7月22日,汉阳铁厂举行罢工。次月,汉阳铁厂工会成立。1922年12月10日,汉冶萍总工会在汉阳成立,选举刘少奇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汉冶萍总工会共有会员30000多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工会,随后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大冶铁矿工人罢工等斗争,开中国工人运动未有之创局。

抗战后方钢铁基地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国民政府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将汉阳铁厂、上海炼钢厂、大冶铁矿、六河沟铁厂拆迁至重庆大渡口,保存了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血脉,建成抗战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钢铁产量占大后方总量的90%,在抗日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姐”在重钢1938年,汉阳铁厂西迁重庆,在大渡口建厂。在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的安排下,钱伯甫、钱克昌等中共地下党员先后进入工厂,秘密开展思想宣传和工人组织工作。1942年9月,地下党员“江姐”(江竹筠)化名“江竹君”,考入重钢綦江铁矿,出任总务课庶务组司事。1943年春,以胃病复发为由辞职获准。1948年6月,“江姐”因叛徒出卖被捕。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军统集中营英勇就义。

“三·二三”罢工1946年,重庆物价飞涨,工人难以维持生活。重钢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被拒,工人代表项东山等7人被逮捕。3月23日,工人们举行了“反饥饿、反压迫”罢工,要求警卫大队释放被捕工友,却被开枪镇压,工人谢汉生被打死并重伤8人。“三·二三”惨案发生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揭露“大渡口钢铁厂血案经过真相”的系列报道。工人的罢工斗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声援与支持,厂方被迫答应增加工人百分之百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十八勇士护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重庆。溃败的国民党见大势已去,对重点工厂疯狂破坏。重钢首当其冲,发电厂、炼铁高炉等重要部位都被安放上炸药。11月30日,中共地下党员刘家彝得知消息后,与爱国工程师简国治召集20余位护厂积极分子连夜抢运炸药。在将锅炉房的炸药安全转运后,继续转运电机房100多箱炸药的过程中,炸药突然爆炸,刘家彝等17人英勇殉职。加上11月28日因策动工人护厂被枪杀的烈士胥良共18个,史称“十八勇士护厂”。重钢建烈士墓和纪念碑以作纪念。

钢铁使命

上世纪五十年代重钢大渡口厂区

轧制钢轨现场

在废墟上崛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业待兴。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正式接管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前身),秘密组建党支部领导恢复生产,担负起为西南区工业建设供给钢铁的重任。全厂职工日夜奋战,整理厂房、抢修平炉、修复设备,国民党叫嚣:“让你们10年也恢复不了生产”。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斗,恢复生产。1950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公开了二十九兵工党支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年产钢量只有15.8万吨,仅占世界总量0.1%,远远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需求。1957年,冶金部提出,按照大、中、小规模搭配的形式,建立起26家钢铁企业,在行业内被称为“三皇五帝十八罗汉”。这一时期的重钢,规模上仅次于鞍钢、包钢、武钢和首钢,是西南最大的钢铁厂。1957年至1960年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访重钢,在重钢人心中永久地留下了幸福的回忆和深情的怀念。

建功新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重钢轧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建成了中国第一台立式方坯连铸机、第一条中厚钢板控轧控冷示范生产线……重钢职工为西藏解放赶制泸定桥钢梁,为抗美援朝提供了钢轨、捐献了飞机。重钢生产的钢轨支撑了成渝铁路等全国十几条铁路的建设。重钢生产的优质钢材支援了武汉长江大桥、葛洲坝水电站、奥运“鸟巢”、载人航天等300多个重点项目,为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个单位输送了8000多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铭记嘱托

黄荣昌(右一)与同事研究技术革新

行星轧机

“巧姑娘”竞赛

“铁姑娘”采矿队

封帆(左)与同事研讨技术难题

传奇劳模黄荣昌 毛主席视察重钢时嘱托:“是不是可以搞些机械化运输”。重钢紧急抽调十几名技术工人成立了机械化运输攻关突击队,黄荣昌被任命为队长之一,带队开展技术攻关。据不完全统计,黄荣昌带头攻克了土木、矿山、炼焦、炼钢、轧钢、耐火、运输等多项技术难关,完成了97种革新项目,改进和创造了旋转式行走行车、翻斗提升机、液压传动翻钢机等372台机器设备。

黄荣昌先后10多次被中央政府、四川省、重庆市授予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学铁人标兵”等荣誉;先后当选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先后17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受到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多次接见。

在黄荣昌、王崇伦等7名劳动者向全国总工会的联名倡议下,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

中国连续铸钢技术开拓者徐宝陞 重钢的历史上,有一位举世公认的冶金机械专家、连续铸钢技术开拓者徐宝陞。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台立式连铸机、世界上第一台板/方坯弧形两用连铸机,还开发了高拉速小型连铸机等新连铸设备,为我国乃至世界连铸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7~1962年,徐宝陞先后设计建造、改造了170毫米×250毫米立式双流连铸机,“轮瓦式连铸机”装置、弧形连续铸机、世界上第一台配有1500吨飞剪切坯机、我国第一台250钳式行星轧机等。与美国森吉米尔公司专利产品同一规范行星轧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刚度大、体积小、投资省、同步系统可靠、易于调节操作等优点。森吉米尔得知此事后,专门会见了徐宝陞,对其创新的钳式结构深表赞赏。

1992年,在美国采矿与冶金工程师协会铁钢学会第75届炼钢年会上,徐宝陞被誉为全世界13名连续铸锭技术开拓者之一。

“巧姑娘”运动 重钢工会从1959年开始的“巧姑娘”运动,声势浩大,一直持续到1959年2月22日,全公司13900多名女工参加了“巧姑娘”运动,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她们同男职工一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创新,先后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1110项,生产联动化12项,改革工具987件,提出革新建议11227件,实现5229件,创生产新纪录15530个,推广先进经验188项,解决了重大关键难题36件。

重钢树立了一批“巧姑娘”典范,“三八转炉”“周德淑班”“邱玉珍班”“苏万珍班”等50多个班组获得“巧姑娘”先进集体;85%以上的女职工被评为“巧姑娘”先进个人。其中,周德淑、王国珍、李孟津、邱玉珍等是重钢当时最有名气。1959年,周德淑参加了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先进生产者群英大会。

1960年,全国文联副主席田汉访问重钢,听了“巧姑娘”的故事后,赋诗留念“淡云微雨访重钢,钢水奔流寒两江,憾不钢花歌舞夜,高楼同听巧姑娘。”

“铁姑娘”采矿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争做新中国第一代女采矿工”成了矿山青年女工们的梦想。绞车女工杨德云就是当年重钢綦江铁矿女子采矿队队长。

她们向“三八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学习,打破了井下是女人的禁地,毅然从事着极其繁重、劳累、危险的体力劳动,采用长壁前进式,人工打眼、黑火药爆破、手工破碎开矿;井下除大巷有电灯外,其它地方均无照明,只凭借桐油灯、电石灯的灯光,在掌子面上艰难作业;井下运输,没有机械化人,全靠人工背矿、推矿。

1976年7月,特大山洪暴发,冲垮了掌子面,姑娘们被堵在井下,大巷和运输道的积水有半人深……姑娘们不畏艰难,连续两天多的日夜苦战,清除了垮塌的矿和渣,恢复了正常生产,大家称赞她们“个个都是铁姑娘”。

姑娘们的先进事迹,很快受到上级组织的关注,先后被重钢公司党委树立为“重钢1976年工业学大庆会议十面红旗”、授予“1977年度工业学大庆红旗”称号,并参加重庆市工业学大庆会议;1978年,重钢公司团委授予“红旗集体”称号。

技术带头人“风丫头”在以男人为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第一线,她倔强地坚持了30多年,被同事们誉为“风丫头”。

她就是重钢集团电子公司技术带头人封帆,主持或参与开发的《重钢电子无料钟炉顶控制系统V1.0》软件、《重钢电子顶燃式热风炉电控系统V1.0》软件,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高新软件产品认证。《一种应用被控量的变化趋势的PID控制方法》《多种空燃比控制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高炉风口检漏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同事们说,这个“风丫头”可行呢,主持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区智能生产及管理系统、重钢高炉小粒度矿回收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高炉风口自动检漏系统、智能无人PICKUP获得重庆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协会、重钢集团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

封帆率领的“封帆创新工作室”获重庆市机械冶金工会产业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重钢集团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她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巾帼奖章”“重庆五一巾帼奖章”“重庆五一劳动模范”“重庆市巴渝工匠”““大渡口区突出贡献人才”一等奖。

家国情怀

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大卫(右二)检查朝阳公司疫情防控

朵力物业公司对辖区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测温

朱宏才走访贫困户

高扬党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重钢集团党委闻令而动,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复工复产领导小组,构建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单位协调抓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开通了24小时疫情防控值班电话,定期汇总情况和疫情信息,全面掌控局势,有力推进联防联控。

各单位全面检查消毒通道、临时隔离点、食堂、楼梯走廊、会议室、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的台账建立、宣传资料、分类管理、防护准备、通风消毒、人员管控、就餐管理、健康监测、终末消毒等措施落实情况;全面动态排查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活动轨迹;持续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配合、支持抗疫工作。

保障中心通过重庆市国资委、大渡口区经信委等相关部门调配口罩20000个、医用手套1000双、免洗洗手液110瓶、5升装消毒液500瓶、医用洗手液1547瓶。同时还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口罩100000个、测温枪45把,以及体温计、防护服、免洗洗手液、消毒酒精、隔离帐篷、喷壶等防控物资若干。

朝阳公司全力保障市区医用氧储备和配送,日产瓶装医用氧500瓶以上、日产医用氧125千升,每天向定点医院配送80千升医用液氧,紧急配送100余瓶医用氧到指定地点,满足了病患用氧需求。

朵力公司朵力物业坚持对进出人员询问登记和测温,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实时了解小区业主健康情况,切断了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运输公司的党员干部顶住社会运力大幅减少的压力,保障重庆钢铁职工上下班通勤,确保厂内物资内转高效运行。

重钢集团捐赠300万元给重庆市红十字会用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集团1914名党员自愿捐款172491.99元。重钢集团及子公司按照政策规定,对420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经营户)进行减租,涉及减租金额约108万元。

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固后,重钢集团加强复工复产的各项防控防疫措施,自觉接受属地政府部门检查。2020年3月初,重钢集团生产经营性全级次企业29户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100%;5家生产型子公司复工,日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月23日至4月27日,全集团每天排查人数达9000人以上,除按照要求居家隔离人员外,重钢集团无疑似和确诊人员。

驻村“第一书记”朱宏才 脱贫攻坚以前,城口县周溪乡龙丰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大沟深,交通条件落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可以说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重庆钢构建设公司监事会副主席、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朱宏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脱贫工作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危房改造、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争取补助资金;落实产业就业补助政策,因地制宜抓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2019年3月至2020年底,朱宏才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成立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市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带贫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连续两年实现分红;打造产业发展基地,帮助销售农副产品。克服疫情影响,鼓励群众务工增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退耕还林政策;积极争取重钢集团等方面支持,完成村庄“亮化工程”、解决饮水保障问题、向村小学捐赠多媒体教学平台。

如今,农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74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3748元,较2015年翻了两番,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朱宏才获城口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重钢“劳动模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