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桃冲长龙山发现的铁矿。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指示:利用马鞍山的有利资源,以少量投资,在短期内建设好铁厂,由此形成华东地区的重工业生产基地。1953年初,马鞍山铁厂开始恢复重建。来自天津、石景山、本溪、龙烟、太原、大冶等地的建设者,带着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来到马钢。
他们结棚为营、风餐露宿,通过人拉肩扛,在日伪遗留的废墟上改建、重建、扩建,于1953年9月16日18时零5分炼出了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终结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1958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2019年9月19日,马钢集团进入宝武大家庭。
在60多年艰苦创业、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的历程中,马钢创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多个第一:我国第一个车轮轮箍厂、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中国钢铁第一股、第一条大H型钢生产线、第一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马钢车轮、H型钢、冷镦钢、管线钢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车轮和H型钢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马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58年9月20日和1959年10月29日,毛主席曾两次视察马钢,登上9号高炉炉台,作出了“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的指示,为马钢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钢9号高炉1958年9月8号建成投产,是安徽省也是华东第一座200立方米以上现代化高炉。马钢也是华东地区当时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由此开启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光辉历程。
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9号高炉成为马鞍山的产业标志和城市记忆。60多年来,9号高炉历经多次升级,年产量也从建成初期的80万吨到突破100万吨,产量居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为马钢贡献了1416万吨优质铁水。得益于老一辈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它于1978年、1979年、1981年和1982年四次荣获全国“红旗高炉”光荣称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炼铁人,先后孕育了党的九大代表刘锡堂、全国劳模李凡庆,为马钢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18年为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推进高质量发展,马钢决定永久关停包括9号高炉在内的原二铁总厂北区全部炉机。
2018年4月23日上午,春雨绵绵,9号高炉最后一炉铁水出炉,主操肖慧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防护服,和作业长叶福春用取样工具舀出铁水,郑重注入刻有“9号高炉最后一炉铁”的磨具中,以示留念。随后,他再次取出铁水检验成分。他说:“即便是最后一炉铁水,质量也不能马虎。”11时30分,随着最后一炉铁水顺利出完,高炉休风结束,马钢9号高炉熄灭了熊熊炉火正式“退役”。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马钢集团在毛主席视察马钢的巨幅彩色经典画像前举行二铁总厂北区停产仪式,宣告永久性关停9号高炉。这是马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承载光荣历史并停产的9号高炉,作为工业历史遗产永久保留。2018年9月18日,9号高炉被定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精神激励新一代马钢人继续前行奋斗。
60多年来,经过几代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创新超越,马钢已经成为含钢铁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具备2000万吨钢配套生产规模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十三五”以来,马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为追求,加快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更加合理、更具市场竞争力。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钢集团考察调研,走进优质合金棒材车间,冒着高温察看加热炉、初轧机、中轧机等生产运行情况,与广大干部员工代表见面交流,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马钢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马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中国宝武优特长材平台化公司定位,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全力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着力构建“1+8”产业基地布局,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如今的马钢正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马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