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读了不少红色故事,有些是之前不曾了解的。这些意义深远的红色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很受教育。
有一次,在读到一个故事时,我发现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一件很特别的展品———一本《红军识字课本》。封面上部印有“红军识字课本第一册”“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字样,下半部画着一名坐在地上读书的红军战士漫画形象,右下角印有“1934.3定价壹角红军印”字样,封底缺失。这是中央苏区印发给普通战士的课本,随红军战士一路“长征”到达贵州。这引发了我的兴趣,红军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月辗转抵达贵州遵义,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战斗不断,历经磨难,战士们居然带着课本行军打仗。
于是,我查了些资料。原来早在1934年春,中央苏区红军就开展了“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提出了“四不五要三努力”的口号。“五要”中的一条就是“每人要识三百字”。以写标语为例,部队要求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至十条标语”。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结合红军不断行军打仗的情况,发明了“看后背”的学习方法,即文化教员将写好的字贴夹在战士的背包上,行军时,后面的战士可以看前面战士的背包识字。可见,红军是多么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好传统让人民军队受益匪浅。
早在红军建立之初,就开设了很多扫盲班,教员们将政治理念和军事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战士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接受革命教育。红军战士的识字率比当时各路军阀要高,也正是这样,红军战士可以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知识,加上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使得红军战士对共产主义充满坚定信念。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学知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蔓延开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有国民党的俘虏看到解放军教员在沙地上用树枝教战士们学写字,就问:“每天打仗,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知道,你们怎么还有心思学写字?”解放军战士答:“多一个懂文化的战士,就能早一点打败反动派,今后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我们的战士懂得学习是为了迎接美好的明天,所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从工作上看,也需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发挥知识的最大效用。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宝地资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上,各单位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有的单位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的主要精神激励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起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有的单位汲取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中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客户赋能”工作机制,解决运营中的问题……
红色故事里有许多智慧可以给我们启发。通过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