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宝武金牛奖正式人选公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69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12-07

2021年中国宝武金牛奖正式人选公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郭兴宝男,36岁,中共党员,本科,技师,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提选动力车间磨选工段工段长

他始终专注于铁精矿生产和技术优化,通过球磨“一拖二”技改,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台效;实施“湿式预选给水方式优化”,实现均匀布料,使尾矿磁性铁品位降低50%以上,年创效益350余万元。他曾先后荣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章”和“科技创新能手”等称号。他所带领的工段连续多年超额完成铁精矿生产任务,先后荣获临沂市“工人先锋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生产十佳班组”等称号。

彭俊男,48岁,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工程师,宝钢股份营销中心(宝钢国际)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他带领干部职工在产品经营、管理变革等方面为宝钢股份实现经营业绩行业第一作出贡献。推进产品销售向产品经营转变,巩固并提升高市占,跑赢行业大盘,实现产品毛利大幅增长,超进度完成指标。通过“百千十”战略引领,培育细分市场冠军,形成“1+1+N”规模化产品族群发展蓝图,加速探索营销管控新模式。规划8大典型行业28项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推进“近地化”销售。发力智慧制造,一盘棋打造全球最好冷轧,助力宝山基地超历史最佳轧制量水平,使宝钢股份冷轧主机组产线效率提升超13%。

江辉男,47岁,中共党员,大专,高级工,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热轧厂1580作业长

他固化每小时通报收料信息,及时协调计划,将热装率由57%持续稳定提升至80%以上。在板加区域实施“双天车上料”模式,大幅提升效率;在粗轧区域实施品种“3+3”道次生产,提速明显;在精轧区域合并轧批,降低换辊时间;在卷运区域推进100%机旁打捆,协调“双天车合理吊轧”,突破运输链送卷速度慢的短板。2021年,平均生产间隔达到同类产线标杆,在宝钢股份热轧产线上半年工序竞赛中取得“指标综合最优产线”第一名。

王跃飞男,48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宝钢股份炼铁厂首席工程师

他以自主创新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通过优化配矿结构、强化混匀制粒、改善偏析布料等举措,实现近三年降本增效约4.2亿元。他系统研究烧结污染物排放技术,提升节能和余热余能回收水平,全面达到超低排,每年减排二氧化碳9万余吨,该成果获中国宝武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系统策划烧结低碳节能升级改造,应用“三新”技术,实现“清洁、高效、低耗”生产,三烧结产线的料层厚度、成品率、工序能耗指标刷新历史纪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珏女,49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宝钢股份设备部设备管理首席工程师

她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素质,善于统筹策划并付诸实践。近年来在设备管理变革策划、设备管理规划、设备分层分类模式构建、设备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多基地设备管理模式探索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中钢协、中设协管理创新一等奖、上海市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集团公司管理创新一、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3篇,拥有管理创新成果9项、技术秘密5项。获得公司级以上荣誉30余项。

陈科男,47岁,中共党员,本科,工程师,高级技师,中南钢铁韶钢松山炼铁厂设备点检作业区钳工高级技师

他潜心攻克现场难题,近5年牵头完成80多项岗位创新改善课题,获得发明专利公布号72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总结韶钢松山技术秘密8项,创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宝武工匠”“南粤工匠”“韶关工匠”“宝武智多星”等称号,荣获国际发明展银奖3项,全国发明展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取得全国安全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韶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刘晓峰男,38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南钢铁重庆钢铁炼钢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工程师

他坚持对标找差,积极推进公司炼钢工艺“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主持完成10余项技术攻关,累计为公司创效超亿元,其中2个项目获得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近两年,他获得专利2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总结技术秘密2项,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7篇。他先后荣获中南钢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长寿区“技术能手”、重庆钢铁“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钱虎林男,47岁,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工程师,马钢集团马钢股份炼焦总厂炼焦技术首席师

他参加或主持了马钢八座焦炉、国家第一套国产化示范干熄焦工程以及马钢最新4座7米焦炉建设投产。带领团队采用焦炉燃烧室机焦侧同步分段切除检修等技术,解决了高龄焦炉安全与高效运行难题;开发炭化室喷釉技术等技术,解决7.63米焦炉炉顶空间温度高、石墨生长快的行业难题;创新炉体结构及关键耐材技术,解决了影响干熄焦长周期顺行的行业难题。近三年,主持科研攻关9项,授权专利25项,发表论文19篇,编著3部,参与制定国标和冶标3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

刘迎庆男,46岁,中共党员,本科,高级技师,马钢集团马钢股份长材事业部设备点检作业长

他积极投身中型材轧线各种设备的改造。12M及18M平移码垛机升降同步轴接手改型,实现三年无故障;1800固定锯锯口加装托辊,消除毛刺67%;1800固定锯锯罩下托辊改型,提高托辊轴承寿命500%;强化HU两辊万能轧机换辊点检,降低油耗16%。实施设备信息化改造20多项,解决了轧机生产瓶颈,降低了维修成本。曾获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八名、安徽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安徽省机械冶金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曾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等称号。

王伟男,45岁,中共党员,大专,高级技师,太钢集团太钢不锈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转炉炼钢工

他不断优化转炉冶炼操作,创造的“转炉化渣三步法”,使硅钢的一次命中率稳步提高,低磷钢种炼成率达到100%;总结的“转炉内提前煅烧石灰石造渣法”,有效提高了石灰石的使用量;研究的“复吹转炉底吹可视化调控法”,改善了钢水内在质量,降低了工序生产成本;首创的“工匠大讲堂”活动,累计授课150课时,培训人员1400余人次,职工技能大幅提升。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三晋工匠”等荣誉称号。

高猛男,38岁,中共党员,本科,高级技师,太钢集团太钢不锈冷轧厂电气作业区冷连轧维护班班长

他先后参加3#冷线、1#热线等5条生产线的调试维护工作,完成了进口变频器国产化改造,磨床砂轮变频器改造、2#横切机组PLC升级改造等任务,实现设备高效运行。带领团队坚持抓好设备基础维护工作,消除重复性故障。实施并完成了传动电机编码器替换改造、油库乳化液加热循环泵电机安装方式优化等设备改造项目,实现了降低故障时间36%的成绩。他曾荣获太钢“特级劳动模范”、太原市“技术能手”和“晋阳工匠”等荣誉称号。

顾巍男,50岁,中共党员,大专,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中心制氧分厂点检员

他带领同事先后完成多种型号空压机组、中压氮压机等设备自主维修,节约维修费180余万,攻关解决空压机组热端膨胀机排油烟管道冒油、氧压机轴承振动高等难题。积极参与厂里新技术、新工艺改造,配合完成了制氧机自动变负荷、中控室合并改造等重要项目,在节能降耗、效率提升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积极开展岗位创新,共申报专利100余项(授权76项),发表3篇论文,先进操作法4项,合理化建议9项。曾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铜奖。抗疫期间,他表现出色被公司评为“抗疫先锋”。

李晓明男,43岁,中共党员,本科,工程师,新疆八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制品分厂工艺主任工程师

他多年来持续创新,以新工艺将绞线压线模的寿命大幅提升。开发出钢筋自动分拣功能,提升效率3倍;以低碳钢丝加工新工艺,提升效率1倍,降本252万元/年;以高碳钢丝新工艺,节约酸洗工序环保成本100余万元/年。编撰2部新疆地方标准和2部八钢企业标准,发表论文6篇,获专利25项,获全国发明展银奖、中国宝武“银牛奖”及八钢多项荣誉。他带领创新工作室获65项专利、35项技术秘密、35项先进操作法,工作室先后获得中国宝武“示范型创新工作室”、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潘茂军男,43岁,中共党员,本科,技师,宝武资源梅山矿业分公司主体生产设备检修、运行电工一般操作

他24年扎根井下生产一线,攻克“矿山装药台车安全控制技术”难题,优化某型进口装药台车操控系统,成功开发输送管模拟量输送装置、浮动减震机架、辅助平衡智能控制装置,消除了隔空爆破事故隐患,实现了爆破有效值≥99.3%。他提出的发明专利已受理3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8项,总结企业技术秘密82项,先进操作法12项。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8项,完成自主管理课题15项,实施合理化建议165条,实现经济效益2400余万元,获各类发明展银奖6枚、铜奖1枚。

周明男,44岁,无党派人士,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宝信软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技术研究所所长

他擅长将新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在技术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率先提出企业内网安全理念,主导研发宝信网络巡警,填补了行业空白。主持宝信信息系统平台产品研发,在数千个工程中实施。在宝钢股份建成国内首家工业大数据中心,并助力宝武大数据中心成为国内制造业首家通过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估(DCM M)的组织,实现大数据技术从跟跑到领跑。拥有发明专利7项,曾获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工作突出贡献一等奖、宝信软件重大技术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仲跻炜男,43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欧冶云商数智供应链研发中心平台技术二级首席兼平台运营保障部总经理

他领衔团队解决产业互联网智慧平台架构不统一等难题,保障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和重要网站篡改事件“双零”目标,主导欧冶各核心业务系统全面接入集团ePl a t生态技术体系。带领团队完成国家发改委“双创”支撑项目“欧冶云商大宗商品智慧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建设和拓展生态圈技术创新。推进成立宝武欧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获发明专利5项、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一等奖。曾获中国宝武“银牛奖”、欧冶云商“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曹黎颖女,45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宝武环科宝钢建材技术中心高级主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

她在冶金渣综合处置利用和产业化推广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带领团队研发冶金渣粉系列产品替代水泥熟料可综合降碳80%。参编了2个国家标准、4个上海市标准和6个团体标准,负责科研项目21项,发表论文13篇,申请专利11项,荣获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她参与编制的《钢渣价值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大幅提升钢渣产品化的转化率;将冶金固废应用技术在宝武各相关产业基地复制推广。曾荣获中国宝武“银牛奖”和“金玫瑰”奖章。

王彩英女,52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宝地资产湄浦路项目组组长

她是公司盘活存量资源,践行“厂区-园区-城区”发展路径的标兵,想方设法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土地审批和项目报批报建,争取最优容积率、最高收储收入和最低出让成本。她常年奔波穿行于项目和工地,实现项目拿地4个月内开工,完成施工许可等30余个管控审批,实现项目提前39天主体结构封顶,实现投资资金降本近五千万元。她带领团队建立投资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培育项目人才6名,曾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央企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负责的项目曾获上海市“文明工地”“绿色工地”和“金钢奖”。

王卫东男,53岁,中共党员,大专,技师,宝武特冶精密钢管事业部调度高级操作

他从事生产调度工作二十多年,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面临紧急大批量交货、用户试验杂项繁多等困难叠加时,他采取了超前策划、及时沟通、细化节点等有力措施,确保了国家某大型运载火箭发动机配套材料产量比上年提升15%,并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为保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系列火箭的顺利发射升空,为宝武特冶精密钢管事业部2021年销售额接近创历史纪录的10亿元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岗位创新活动,获得《一种压力容器特殊管件用镍基合金挤压管的无损检测方法》专利1项。

朱献忠男,52岁,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工程师,宝武智维高级技术总监

他作为智能运维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建成国内钢企首个支撑多基地设备状态管理的集中监控平台、钢铁行业首个融智能模型判断、专家知识决策和业务流程管控于一体的监测诊断平台、冶金行业首个设备智能运维全流程贯通的远程运维平台。他推动智维平台覆盖集团公司10余个钢铁基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100多万元。他先后主持了国家工信部、上海市科委、经信委的多个重点研发和行业示范项目,他负责的“钢铁产线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一等奖。

吴亮男,36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华宝基金互金展业部部门总经理

他带领团队推动公司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实现部门管理费收入翻倍增长。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互联网业务规模已超过2020年初规模5倍,增速远超同期行业大盘。他带领互联网团队响应集团业务数字化转型要求,用数字指导精细化运营,使营销成本降低了73%。2020年至今,他带领互联网团队直播场次超过230场,同时带领互联网团队支持11场“宝武闲趣有财大比武”活动,通过直播、线下活动方式,为宝武青年员工普及投资理财知识。他带领互联网团队曾获评2020年度卓越团队奖。

经各单位推荐、集团公司评选领导小组评审,产生2021年中国宝武“金牛奖”正式人选21名,现将人选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予以公示,听取广大员工意见。

如对公示人选有异议,可在12月7日至12月13日五个工作日内向集团公司工会来电或来函反映。

电话:021-20658582

地址:上海市世博大道1859号宝武大厦1号楼1906室,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收(邮编200126)

中国宝武工会2021年12月7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