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未来 笃行不怠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76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16

“创”想未来 笃行不怠

--宝武首期战略预备班学员的学习感悟(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以培养“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志同道合、干事创业”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目的的宝武首期战略预备班,自去年5月开班以来,在宝武党校、管理研修院、集团人力资源部精心组织下,学员们聆听大咖、管理专家授课,并进行实地参访活动,在研修中增长才干、开拓视野、学以致用,感到收获匪浅。在学习中感悟、在修为中历练,本版推出学员们针对创新的学习感悟和体会。

深化采购模式创新助创八钢极致效益

立足宝武“全球钢铁及先进材料业引领者”愿景,八钢勇担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共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打造宝武在西北地区的钢铁产业专业化平台公司的重任。按照资产经营层定位,聚焦西部区域产业链,持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随着企业对资源的战略掌控、强化购销两端及稳控生产端的要求不断提高,采购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成为八钢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课题之一。

一、立足市场找准定位

从优势看,目前新疆已探明铁矿资源超过50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0亿吨。随着疆内区域钢铁整合,八钢已形成以“区域+精品+引领+绿色”为抓手的一总部多基地管理模式,需要充分发挥疆内区域资源和八钢自有矿山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整合后的规模效益。要加大优化配煤配矿力度,在符合产品制造要求下,尽可能多地使用非主流铁矿和经济焦煤,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极致效率。同时,强化行业协同,有效管控疆内资源外流,提高八钢供应链、价值链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八钢的区域竞争优势。

同时应该看到,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未来高碳企业履约成本将进一步增加,铁料开采难度大、贫矿较多、成本高、技术落后等问题仍然影响着疆内铁料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着八钢的发展。

二、厘清思路深化改革

围绕八钢强化两端市场、稳控生产端的总方针和超越自我、跑赢大盘工作总基调,采购工作立足采购区块链整合层定位,以采购围绕生产转的核心理念,实施“自产+疆内外购铁料+进口铁料保障”的资源保障策略。坚持市场化导向、生态化协同,高效利用“经济炉料”非主流铁矿资源,建立采购模型,完善智能化、智慧化数据库和系统操作平台。同时以“三降两增”为抓手,深入推进采购“快降、稳供、缓涨”举措,高效落实“降本、保供、服务”主责任务。

三、创新实践打造采购极致效益

1.实现区域资源价值最大化

实施一总部多基地资源保障策略。通过战略长协,锁定优质资源,增加应采尽采力度,提高疆内资源利用率,发挥企业自身产业链优势;平衡南北疆资源,实现各基地库存资源灵活调动调剂;根据矿资源量、地域分布优势,合理分配资源在多基地的流向,实现最优物流成本。

探索建设采购供应链生态圈。签署上下游的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共同发展;提高采购集中度,建立疆内供应商长期稳定关系;加大疆内外行业生产采购协同,与欧亚资源方联合谈判,争取采购进口矿的最优价格;去中间化,建设忠诚区域市场原料供应生态圈。

2.互促共进提升工序产业支撑

进一步优化生产经济运行模式。明确“经济炉料”的高效利用是稳增长、降成本的努力方向,充分利用钒钛、入烧矿资源,从单一煤种向配煤模型比选转变,实现低品位原料替代;拓源性价比采购,疆内能供矿资源应采尽采,能用矿资源应用尽用;动态响应,算账经营,通过实时测算原料性价比指导采购。

优化烧结熔剂结构配矿,完善配煤模型库,发挥八钢最低铁水成本优势,实现配煤最优和区域焦煤资源利用最大化;工序填平补齐原料缺口,高炉炉内加废钢出现瓶颈,预测每年疆内可产生废钢300多万吨,通过降低铁钢比攻关,实现废钢应加尽加,置换部分铁料资源。

3.超越自我跑赢大盘

对标找差,瞄准集团、同行业最佳案例对标,依据可比性,做到可比、能学;依据针对性,区分主次、突出重点;依据实效性,学习标杆企业经验、精神、作风、思路和举措。通过业务“赛马”,制定流程管理、系统操作比学赶超机制,锤炼采购基本功,提升员工价值贡献率。注重实绩,抓实采购端“跑赢大盘、超越自我”两个维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天数、ROE分位值等指标跑赢大盘。

4.推动应用现代化采购模式

“向人工智能借智,向大数据借力”,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重构,实现PSCS信息系统应用全覆盖,通过系统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以及跨空间与跨产业的互通融合,全面提升采购全流程效率及风控水平,让系统控风险、流程盯人员,打造高效、阳光、透明的智能化采购平台,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采购队伍。通过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现代化采购体系,在品种优化、物流优化、现货机遇把握等方面,发挥总部策划+属地执行、外部市场+内部现场的及时高效联动,强化物流资源的配套配置,满足多基地多区域的资源统筹供应,增加资源选择的弹性,降低保供风险。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八钢采购不断创新采购模式、方法,推动采购工作更专业化、职能化,持续降低采购成本,盘活疆内资源。同时还要仰望星空,时刻关注国家、行业和市场的相关政策,做到科学识变、精准应变。八钢采购工作将以小、快、灵的行动风格,精打细算降成本,千方百计提效益,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做最充分的准备,打最有把握的仗,为成为中国西北及中亚地区钢铁业引领者作出更大贡献,为集团使命愿景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八一钢铁采购中心王凯)

从共识到共情

--从马钢蝶变看组织韧性的创新打造

前不久,宝武首期战略预备班在马鞍山举办了今年的第一次集中研修,我们有幸聆听了马钢集团领导的精彩授课,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宝武马钢集团时的线路,深刻感受到了马钢由内到外的全方位蝶变。

马鞍山市因矿兴钢,因钢设市。1958年马钢成立,2019年马钢融入宝武大家庭,马钢以“一年当做三年干、三年并为一年干”的气魄,快速承接宝武战略、加快战略转型,“同一个宝武”的文化认同生根发芽。2021年,马钢营收、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厂区成为花园式工厂,干部队伍士气高涨,马钢领导用八个“一以贯之”全面概述了马钢的具体实践,发人深思、令人振奋。

后疫情时代,经常听到“韧性”这个词,它在物理学的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当下在组织层面,是指组织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乃至繁荣而不断预测、准备、应对和适应日益加剧的变化和突发干扰情况的能力。我想,马钢的蝶变何尝不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组织韧性”呢?马钢按照“联合是起点,整合是关键,融合是目标”的思路快速开展各项工作,体现了强大的组织韧性,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共识层面,所谓共识,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更体现在集团型的母子公司之间的。马钢加入宝武后,快速按照总体部署,在战略规划层面与集团达成了基于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共识。具体来说,首先是关于钢铁主业的发展,马钢充分认识到要把规划放到大行业背景下统筹考虑,追求极致的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通过对厂区的填平补齐,效率才能得到最大化发挥。随后马钢开启了二次创业,对内强身健体,对外开疆拓土。其次是关于多元产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化整合扬长避短、实现双赢,这是商业逻辑,按照“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在专业化能力培育基础上,实现极致的规模效应,这是管理逻辑。马钢据此以极大的胸怀和强大的执行力,快速明晰了要聚焦主业发展,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了多元业务的应整全整、应接全接。共识让战略目标得到明晰、明确。

第二是共事层面,指的是设置阶段性的连贯目标,为达成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业务模式、流程、机制和方法。就像在通往终极目标的路上,通过设置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一个个快赢,这样持续性的“小赢”最终激励着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2021年1月,宝武举办绿色发展与智慧制造马钢现场会,来自各单位的领导们不约而同地赞叹“超乎想象,变化太大了”。其实早在2019年11月,集团公司在马钢首次干部宣布会上就提出了绿色发展与智慧制造马钢现场会的相关要求,并“希望马钢展示不一样的形象,要让大家都眼前一亮、意想不到”,这看似是一个专项工作,但其实是集团在打破边界、深化变革,探索未来“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新模式的重要路径。智慧制造不仅仅是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生产系统集中监控,还会对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提出全新挑战。马钢成功举办此次现场会,就是一次组织变革、业务再造的能力体现。共事使得战略制定和执行方案有机结合、保持连贯。

第三是共情层面,个人的热爱与专注对应的是企业的热爱共振,包括核心竞争力的锻造、有意义感和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等。共情即融合,起点即是文化的融合,而文化的融合需要心的融合。在“诚信、创新、绿色、共享”的宝武价值观基础上,集团还提出了多个朗朗上口、简明易懂的目标,如“三高两化”“三治四化”“两于一入”“三有生活”等。马钢领导谈到,因为宝武强大先进的文化、高度凝练的目标和始终如一的宣贯,马钢有如在迷雾中找准了方向,通过对标对表、深入践行,在干部员工中形成了高度认同、一脉相承的绩效观,实现了“同一个宝武”的文化共识,马钢员工已凝成了一条心,对企业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果说联合是办喜事,整合是过家家,那么融合就是相濡以沫,一个有韧性的新马钢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转型,将新的态度、信念、敏捷性和变化的组织架构不断植入到企业的DNA中,锻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从共识到共事再到共情,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推动着马钢在变化中快速迭代和创新发展,穿越了危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曾经的“江南一枝花”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正在春天里按照“建设大而强的新马钢”目标奋进。 (集团总部办公室蒋丹枫)

宝武碳业炭材料研究院(工程中心)副院长赵 政:

宝武碳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了“统一策划、分层协同实施”的一总部多基地科技管理模式。炭材料研究院是公司专职研发机构,构建了完善的从小试、中试到工程转化的研发平台;建立“引智”“引制”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布局开展先进炭材料产品研发、工程转化,为先进炭材料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宝武特冶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产销研运营中心总经理赵 欣:

要解决特种冶金材料领域难题,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人才是重点,搭建适合技术领域特点的平台,建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把人才发展、价值创造与企业规划统一,打造一支高质量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同时要以项目为载体,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的氛围,在实战中促成长。

宝钢包装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副总法律顾问 王逸凡:

大变革时代,宝钢包装如何能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管理变革,迈向更可持续、更快速、更高质量发展,进而以行业引领者之使命,重塑制罐行业生态链和价值链?唯有创新。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优化创新机制,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凝聚创新要素,集成创新合力,为企业创新发展厚植根基、注入源动力。

华宝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倪瑾瑜:

华宝基金基于为投资人提供专业化投资工具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在公司内部构成了强烈的创新文化。公司已成立了市场首支场内货币基金,打造ETF品牌系列产品,形成领先的绿色ESG投资理念,这些基于为投资人提供稳健持续收益的产品创新,将会得到广大投资人和市场的认可。

中南钢铁管理创新部副部长程 丁:

管理创新需讲究方式方法,首先,管理者要基于对业务和流程的高度理解和深入学习形成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充满激情;其次,要站在行业、对标企业角度看问题,以变革求创新;最后,要建立以员工为主体的激励机制,研究将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员工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