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如歌!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78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04

芳华如歌!

我们与共和国共成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强国征程波澜壮阔,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他们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时代前进的步伐。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我们重读他们的经历,重温那一段段往事,感受企业发展、时代进步的壮丽篇章。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奋进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活到老学到老

□宝钢股份退休员工 车金华

我1968年参加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由上海机电一局电机公司支援宝钢建设,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光荣历程。

宝钢是全套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的企业,为了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技能。那时,晚上的宝钢友谊路生活区可热闹了,到处都是宝钢人,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我先后获得业余高中、上海市电视中专、函授大专等毕业证书以及计算机操作证书等。我本打算继续深造,备考2002年函授本科,同年4月身体亮起红灯,单位立即联系医院安排手术。6个月后,我正常上班,开始注意劳逸结合。

为了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我通过培训获得了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员资格证书,组织安排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我认真学习党务知识与工会理论,努力为大家服务。退休后,我发挥余热,担任辖区居委会主任,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作为镇宣讲团宣讲员,我到社区工业园区养老院开展移动微课堂宣讲,受到老同志的普遍欢迎。

为圆大学梦,我在老年大学学习,还参加了“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队、“乐龄申城E监督”志愿者活动等。活到老学到老,我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用镜头记录美好

□武钢集团退休员工 吴国响

1967年,我被招工到武钢,分配到修建部当架子工。每天爬上爬下又苦又累,但我从不叫苦,年年被评为先进。1984年,我成为一名工会干事,开始学习摄影。历年来发表了大量作品,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作品《卸妆》曾获第五届全国“擎天柱”职工摄影艺术展最佳奖、《现代工人报》“长安杯”摄影比赛一等奖等。

记得刚学摄影不久,我来到四号高炉,正好临近午休,满身油漆的工人回到休息间,互相用香蕉水清洗。我按下快门,记录其中的感人瞬间,照片洗出来后,同行纷纷叫好。当时正好一个全国职工摄影展在征集照片,在师傅的鼓励下我将照片试投出去,过了一段时间,获奖通知来了,居然是一等奖!此后,这幅作品又获得过几次奖励,我的干劲也更足了。

2012年8月,湖北省举办摄影大赛,每年一届的舞狮节无疑是拍摄重大题材的好机会。在汉口江滩举行的舞龙舞狮节,观众过万,热闹非凡。在喧闹的人群中捕捉理想的镜头并非易事,我半蹲在地上对准焦距,连拍了好几张。选出最满意的一张,寄给了大赛组委会。同年10月,上万张参赛作品里,我拍摄的《今天是个好日子》获得一等奖。从1984年到2022年,已发表照片近2000幅,其中退休后8年就发表作品400多幅。

难忘军旅生涯

□宝钢股份退休员工 汤在新

我曾是一名坦克兵,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入了党。从此,我坚定信念: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69年,20岁的我应征入伍。第一次接触坦克,想象着可以驾驶战车保家卫国,心中有些激动。在技术人员耐心带教下,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参加了当年秋季全团军事演练。演练过程中,我发现坦克右侧操作系统转向离合器冒烟,及时汇报后,立即拧开发动机盖板上近20只螺帽,冒着浓烟用油枪给转向离合器注入黄油,每间隔约两小时就如此重复一次。晚上到了宿营地,修理人员发现,若不是行军途中勤加油,操作系统在行军途中就会失灵。由于防止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受到了连队的嘉奖。

夏季,坦克钢板烫得手都不能碰,训练结束后衣裤都可以拧出汗水。即使再苦再累,我也没有一句怨言,心中牢记首长的教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随时准备打仗。我在部队服役了七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如今虽已退休多年,但在思想上,我仍然是伟大祖国的一名战士!

服务好青年员工

□马钢集团退休员工 胡献余

我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就投身于马钢建设,几十年摸爬滚打,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退休后,我担任了马钢第四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为不辱使命,我和同事们深入调研后形成共识:把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的青年员工队伍作为关工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青年是企业的未来,我们坚持把青年群体放在关工委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和品格塑造。我还把大学生公寓定为工作联系点,主动与新进大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在与他们交流互动中,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新老大学生恳谈会”。会上,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讲述了马钢的发展历史和马钢人创业创新精神,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脚踏实地、敬业爱岗,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几年来,我们为大学生公寓建设倾注一腔热忱,多次向公寓阅览室赠书计几千册,致力于打造书香公寓。我们还邀请公寓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座谈,建议他们调整班次,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我们主动出击、多方协调,先后解决了青年员工就餐、洗浴等难题,重刷了宿舍墙面,增设了户外晒衣架。

在一次实地调研中,我发现室外篮球场损坏严重,下雨后地滑易摔跤,急需建设塑胶球场。于是,我先与公寓管理单位商讨,共同写出了请示报告,然后揣着报告“缠”上了公司分管领导,好在领导开明,很快下拨经费,落实了施工单位。在新的塑胶球场启用那天,一大早我就赶了过去,望着一群新员工在新球场上生龙活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让组织满意、群众满意

□宝钢股份退休员工 董战虎

1969年,刚满20岁的我响应祖国的号召,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的一员--光荣的电焊工战士。当时的营地在甘肃嘉峪关,这里四面环山、风沙弥漫,我们天天唱着嘹亮的军歌,以苦为乐、日夜攻坚。

1970年5、6月间,为了保障“七•一”矿石下山炼铁这一“后墙”,矿山通风、通水、通热三大系统必须按时完成。三道直径不同的管道,在海拔2640米的平巷坑道焊接,接口竟在大量浸水的壕沟水面,成了不可逾越的“拦路虎”。如果焊钳触水,重大事故不堪设想。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我和胡班长开动脑筋,不顾焊缝与火花近距离的烧烫,硬是用仰焊的办法艰难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营、团两级通令嘉奖。由于我善于开动脑筋,发扬不怕苦的“铁山精神”,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快做了排长。后来,我做了团司令部的参谋,唐山大地震后被安排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重要岗位,每天既要按时准确地传达上级指令,又要收集、整理、汇报基层救灾的具体情况,日夜马不停蹄。由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准确无误,抗震救灾结束后受到支队司令部的嘉奖。

1978年12月,我随部队调往上海,参加了宝钢原料场等项目建设,1983年转业后曾从事政工、行政和工会等工作。我是共和国的宠儿,从工作到思想行为都力争做到组织满意、群众满意,让祖国放心。

最幸福的两个变化

□中南钢铁中南股份退休员工 刘裕岳

我和几个兄弟小小年纪就挑起家中事务,后来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生活不易,这个梦想直到我当兵后才得以实现。在部队里,我对知识的渴望达到了极致,不论白天训练多么辛苦,也阻挡不了我晚上捧着书本自学的热情,三年军营生涯换来了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一是学会了很多字,二是复员时被分配到韶钢工作。

我年轻时干的是建筑采购员,去过很多地方,按要求采购回一批又一批物料,成家后在焦化厂干到退休。别看那时候的焦化厂到处黑漆漆的,作为炼铁工序的重要一环,大家很享受工作中取得的小成就。我这一辈子感受到两个最幸福的变化,一是随着祖国越来越好,企业发展同步跟进,个人收入不断上涨,我们家从山坡上的集体茅草房搬进自建红砖房再到现在的高楼房,生活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二是奉献了几十年的钢城从灰尘滚滚变成花园一般,处处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新事物正在上演。更重要的是,我的女儿能回到中南股份这么好的企业工作,让我感到很满足、很放心。

我亲身经历了祖国和企业的日新月异、飞速进步,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变不可能为可能

□宝钢股份退休员工 余冠雄

1966年9月的一天,一辆列车从上海站缓缓开出,我们技校学生要去新疆和田建设一个发电厂。窗外的田野变成了荒漠,列车依然在兴致勃勃地摇晃。四天之后,我们又在乌鲁木齐换长途汽车,十多天后才到和田,茫茫戈壁只有几排新盖的土房。从此,种菜、修路、架桥、摆弄设备……终于,在几个老师傅的带领下,我们仅凭着初中物理知识,靠着一台罗马尼亚援助的小火电机组,为和田各族人民提供了光和热。

改革开放后,我回到上海,进入了心心念念的宝钢。那时,只要我们愿意,每天都能找到学习的课题。电厂的安全教育课上,经常会放一些电视剧,剧中的设备、工艺落后,完全不能体现宝钢的管理水平。后来,我日以继夜,创作了反映宝钢安全管理的电视剧剧本,得到当时安环处领导的认可,还在冶金部得了奖。

宣传正能量

□武钢集团退休员工 李 林

1970年,我进入武钢,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在武钢工作近40年,党组织给了我不少荣誉和鼓励,2000年被湖北省劳动人事厅授予“高级政工师”职称,2009年2月又获“武钢宣传工作终身奉献奖”。

1983年8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烧结厂组织千名干部、职工顶着高温开展义务劳动,清除岗位积料,美化环境。我为了把这一新闻生动地反映出来,一边参加劳动一边采访。10个劳动点遍布厂区各个角落,不说劳动,就是走一圈也得半天时间。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闪光点,我坚持一处一处地采访询问,累得全身都是灰、汗。第二天上午,我将报道发往《中国冶金报》、武汉电台,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反响。我认为,尽管当时采写这篇报道吃了苦,但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至今仍令人十分欣慰。

2009年退休当年,我就加入了武钢退管中心写作组。退休13年来,我先后采访、报道武钢退休职工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在省市各类媒体发表通讯、报道120余篇,广泛宣传正能量。

伟大时代培养了我

□太钢集团退休员工 郝金牛

我参加工作44年,第一阶段是在空军部队工作的19年,第二阶段是在太钢工作的25年。初中毕业后,我在空军保定第二预校、空军临汾第12飞行学院先后工作了19年,曾在多个岗位任职,为空军作战部队输送了新生力量,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1984年,我离开部队转业到太钢,先后在党委组织部、第三轧钢厂、工会、房地产管理处、人民武装部工作,在太钢的培养教育下,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太钢党政领导直接指挥、人武部全体同志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完成了五万职工的军训工作。

太钢民兵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是山西省、北京军区的典型和红旗单位,我本人也先后荣立太原市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荣获太钢劳动模范、太原市劳动模范,并被评为山西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伟大祖国培养了我,祝福祖国日新月异,更加繁荣富强!

从学徒到劳动模范

□宝武智维退休员工 时第东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1971年进入武钢,从一个普通的学徒工入团、入党,成长为一名基层车间主任。我所在的单位是机械设备检修队,承担钢结构、机械设备维修及新建等重要任务。1993年6月,我们接到了4号高炉大修任务,通过全队职工战高温加上苦干、巧干,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我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

一年,我们接到了来自硅钢厂的天车调头移位任务,在公司领导和总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研究并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全队职工不畏艰险、勇于挑战,高效率完成了天车原地调头工程,获得武钢集团技术进步二等奖。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企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们也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我现在的生活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感谢祖国和党牵我手一路成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