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事,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姐姐的语文课本。放学了,我最喜欢去连环画书摊,精彩的画面帮助我读懂内容,提高了读书的乐趣。那时看一本书只要一分钱,大人给我的零花钱基本上都花在这里了。学校里要求订阅的《儿童时代》《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是我最早阅读的杂志、报刊。爸爸经常给我买书,特别是历史书,印象最深的是林汉达先生写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
当我贪婪地读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雨果、莫泊桑、高尔基的作品时,仿佛觉得这些大师就在我面前坐着,一字一句地给我讲故事、讲道理。最让我激动的,是看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斯》,主人公为了奴隶的自由解放不屈不挠、奋斗终身的精神感染着我,有时热血沸腾,有时热泪盈眶,有时禁不住大声朗诵。
1969年我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铁路工、推土机驾驶员、修理工。由于喜欢读书、动笔,经常为勤奋工作的工友写先进事迹,1973年被调到单位的党委办公室当调研秘书。工作之余我读得最多的是历史书籍,如周一良、吴于廑的《世界通史》,以及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郭沫若的《中国史稿》。
国家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文化饥渴和学习热潮,大学自然冲在前面。每天清晨,当晨曦笼罩着校园,我们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背外语单词,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莘莘学子无一例外。我们那一届的大多数学生已不再是“花季少年”,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就像干燥的海绵适逢无边的海水,我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不遗余力地学习。我除了认真学习新编写的教材,也阅读了大量历史参考书,特别是那些史学名著。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一名教师。为了上好课,我认真备课。对文科教师而言,备好课的基础就是读书,努力掌握广博、深厚的知识。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老师。
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终身的好友,是我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