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 磊 李忠宝 马钢记者张 泓
他走了,却留下了一座丰碑。他永远地休息了,却已经写就辉煌的史册!
他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永将追索的彼岸!
12月26日,敬爱的黎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注一生心血的钢铁事业。惊闻噩耗,宝武广大干部员工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追思着黎明同志光辉的一生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草木含悲,哀思如潮!
改革先锋创新表率
“心里太难受了。”得知黎明同志逝世的消息,原宝钢集团总经济师孙迪鹏非常悲痛、语气哽咽。“黎部长是肩负着党中央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来到宝钢的,称得上临危受命。”回忆起在黎明同志的领导下工作的点点滴滴,孙迪鹏历历在目。
尽管宝钢工程是举国瞩目的大项目,但到了1982年3月,工程的实际进度已落后计划3个多月。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黎明受命开始主持宝钢的建设和生产工作。“很多人都说黎部长脾气急,面临这么大的压力、这么多的难题,能不急嘛!党中央、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在盯着宝钢呢。”孙迪鹏说,我们跟在他的后面,工作很有激情。尽管不少人挨过黎部长的批评,但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很快就在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分秒必争。
改革创新是黎明同志带给宝钢的鲜明烙印。“黎部长为宝钢的现代化乃至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国企改革等发挥了改革先锋的作用。他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孙迪鹏语气激动地说,当时的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与宝钢建成一个现代化钢厂还不匹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宝钢的现代化,宝钢的改革是沿着市场化方向进行的全面改革。推行工程管理新模式、对标国际一流自主创新、产销研一体化、创立与宝钢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福利模式、创建“用户满意”的市场新文化……黎明同志总能赋予宝钢新思维、新理念、新变化,而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紧盯差距、追求先进,是黎明同志在宝钢15年孜孜以求的目标。黎明同志总是告诫宝钢人,国家投入300亿元,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钢产量,更是为了生产国家急需、能够替代进口、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产品相媲美的精品钢材。宝钢人追求的不是与国内企业对标,而是向世界上最优秀的钢铁企业看齐。在孙迪鹏的记忆中,每次外出学习交流回来,黎部长总是“长篇大论”指出宝钢的差距在哪儿,思考着如何对标先进、缩小差距,而对宝钢的长处和进步却总是“一笔带过”。“黎部长的视野广阔,总是思考未来发展。”孙迪鹏对此钦佩不已。黎明同志带领宝钢人创立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创新之路、质量效益型集约式发展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创了中国国企改革发展持续创新的“宝钢之路”,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黎部长是我非常敬重的好长辈、好领导,他的思想理念、工作状态、人格魅力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永远怀念他。”孙迪鹏满含深情地说,“他的责任担当、改革精神、务实作风、高瞻远瞩、创新管理、严格苛求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对黎部长最好的缅怀,就是继承他的精神和遗志,把宝钢、把宝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
精神如炬丰碑永铸
得知黎明同志去世的消息,当年的太多记忆瞬间涌上心头,曾任宝钢冷轧厂厂长的刘安百感交集、心情沉痛。“黎部长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当年宝钢打破八级工资制、实行主辅分离,都是国内开先河之举。黎部长的胸怀格局和战略眼光,早已经超越了企业家的范畴。”
对于黎明同志的“严”,刘安是最有体会的。当年的O5板事件,他就是当事人。他回忆说,那时候黎部长要搞汽车板,现场很多人都不理解。当时的普冷产品非常好销,效益极好。而汽车板生产难度很大,成本又高,而且每次切换生产机组都要调整。1996年,上海大众因钢板表面质量问题连续4个月没有订购宝钢O5板,改用了进口钢板。6月18日,黎明得知后愤然批示:“桑塔纳轿车厂停止向宝钢订货,这是宝钢建厂以来最大的事故,要在宝钢
1996年大事记上记下一笔,永志不忘……”冷轧厂也挨了最严厉的批评。按照黎部长的指示,当时的《宝钢日报》对此作了公开报道,自爆家丑。此后,冷轧厂先后找出108个影响O5板质量的因素,并制定整改措施。当年年底,宝钢终于重获上海大众的青睐,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市场。刘安感慨地说,在黎明时代,这样的家丑外扬并非个案。1994年的韩国东部制钢事件、美国钢管事件,都是由质量异议引发,再由黎部长拍板,在《宝钢日报》上曝光,自揭其短。今天宝武精神中的严格苛求,其实与当年黎部长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一脉相承。
“都说黎部长对干部严格,甚至严厉,但他对事不对人,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打铁自身硬,无私方能无畏。黎部长的工作作风,足为师表。”刘安感触很深地回忆说,当时宝钢最重要的会议是干部大会,黎部长的发言稿好几万字,都是他一字一句亲自写的。他的素材积累很多就来自下基层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黎部长曾经说,“作为领导,不能只听汇报,光看材料。我的工作方法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所管辖的地方走个遍。要深入观察,掌握第一手情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总指挥,他每天在厂区内巡视,几乎走遍了工地每一个角落,成了走完13.79平方公里宝钢施工现场的第一人。只要不出差,黎部长每天早上7点上班,习惯先到厂里转一圈,事先跟谁都不打招呼,也不带随从。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看到什么情况就记下来,就会成为他大会发言中言之有物的事实。
黎明同志是一位令我们仰视的长者。他的人格和精神魅力,已经深入到了宝钢人的骨髓中。对此,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是苍白的。希望我们宝武人能够将黎明同志爱党爱国、朴实无华、无私无畏的精神传承下去,奋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对宝钢员工,黎明同志像父亲。
“听到黎部长逝世的消息,心里万分难过。我们这一代宝钢人,对黎部长的感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已经退休多年的宝钢工人发明家孔利明万分沉痛地说。从一名基层员工到钢铁业界的发明大王,他的成长经历是从黎明同志的一句话开始的。
孔利明清晰地记得,那是1985年宝钢投产前的一次大会上,第一次现场听黎部长讲话。他说,“宝钢点火在即,你们建设大军来自五湖四海,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谁跑得快我就用谁!”孔利明那时候刚到宝钢不久,在原单位他搞小发明却被批评为不务正业,一肚子的委屈。“一听到黎部长这句话,我浑身热血沸腾啊,宝钢是来对了!”此后,孔利明几乎天天往教培中心跑,一年多下来,拿了好几张证书,也开启了他的职务发明之旅。“我真的很幸运,没有宝钢当时鼓励员工自主管理、搞创新的好环境,哪会有我的将来?所以我一辈子感谢宝钢,感谢黎部长!”
“黎部长的风格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他对干部非常严厉,对基层员工却和蔼可亲、关爱有加。”孔利明回忆说,黎部长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厂区里转悠。有天一早八点刚过,他就到了运输部汽修车间。看到一位员工正在吃泡面,便上前询问。员工看着这个穿着普通的老头,也不知道他是谁,于是没好气地说,早上5点半就出门了,不吃哪来力气干一天活?黎部长也不生气,又问这位员工家住在哪里?员工回答在浦东,每天往返就得好几个小时。黎部长连声说,那你慢慢吃,吃饱了好干活。说完扭头就走了。回到办公室,黎部长一个电话就把当时交运公司的负责人狠狠批评了一通,“员工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几个小时,你们是干什么吃的!马上在浦东等地设立通勤车的停车点。通勤车不够用,就打报告,钱我立刻就批。”
为什么宝钢人都感念黎明同志?因为他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让大家都享受到了宝钢改革发展的红利!孔利明说,黎部长当年提出“三个一”,一套房、一辆车、一万美金。我们听了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没想到几年后一一实现了。那时候身为宝钢人,感觉真的太好了。“黎部长是一位开创者,也是一位种树人。他的身后,已经是一片森林了。宝钢人永远不会忘记黎部长,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感情,是最真挚地发自内心!”
不负期待接续奋斗
十里钢城,寒风吹不尽宝武人对黎明同志的无限哀思。
听闻黎明同志逝世的消息,马钢特钢公司高线分厂轧钢作业区作业长孙凯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后辈,虽然无缘与黎部长相识,但是黎部长和马钢高线的缘分却由来已久。”黎明同志胸怀钢铁报国的使命担当,十分关心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马钢面临着有铁难成材的困境,而且全国也没有一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在时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的大力支持下,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西马克高速线材轧机终于在马钢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1987年5月28日,黎明同志亲临现场参加了热试轧剪彩仪式,马钢也因此迈进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可以告慰黎明同志的是,加入宝武大家庭的马钢高线于2022年11月开始第三次升级改造,生产的产品将更好地服务于汽车、装备制造等高端行业。”孙凯说,宝武的伟大事业凝结了包括黎明同志在内的一代又一代钢铁人的心血和奋斗,黎明同志的精神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大”变“强大”的嘱托,为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添砖加瓦。
“黎明”,这个名字深深地镌刻在宝钢汽车板的发展史上。早在宝钢一期工程尚未投产之时,他就着手开始三期工程的规划,并将汽车板等高端产品作为三期工程的主打产品。黎明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宝钢汽车板团队成员们沉浸在悲恸之中。“黎部长是我们的精神火炬。”惊闻黎明同志逝世的消息,宝钢股份营销中心(宝钢国际)汽车板销售部首席工程师鲍平心情极其悲痛。“谁丢了用户,我就砸谁的饭碗!”追忆起黎明同志掷地有声的话语,鲍平仍然十分感慨。黎明同志的言行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让当时年轻的鲍平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提升产品能力、满足用户需求,才是宝钢汽车板打造卓越产品、卓越品牌的立身之本。“我们将牢记黎部长的嘱托、不负他的期待,驰而不息打造全球汽车板TOP1品牌。”鲍平语气坚定地说。
“黎部长是宝钢的缔造者、改革者,在每个宝钢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听闻黎明同志逝世的消息,宝钢股份营销中心(宝钢国际)汽车板销售部总经理杨晓东满含深情地在纸上写下了一段缅怀的话语。宝钢汽车板体系的建立,无不凝聚着黎明同志的心血。“黎部长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宝钢人奋力前行!”杨晓东说,坚守宝钢汽车板的初心,求真务实、担当有为,让宝钢汽车板TOP1的品牌更加夺目,是对黎明同志最好的告慰和缅怀。
企业的活力在于技术创新。“黎部长是宝钢工业现代化的开拓者、宝钢先进文化的奠基者。”1998年夏天进入宝钢的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蒋浩民曾在大礼堂聆听过黎明同志的迎新讲话,黎明同志思想深邃、气度非凡的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之后从事汽车板研发和管理工作,蒋浩民更是深切感受到黎明同志用户至上、产销研一体化等理念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我们要守正创新,不断做强宝钢汽车板,以实际行动践行黎部长的嘱托和期待!”
截至目前,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冷轧厂累计生产高等级汽车板5700万吨。连日来,冷轧厂员工以各种形式沉痛悼念黎明同志,深切缅怀他的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大家表示,黎明同志的精神始终鞭策大家勇攀高峰。对黎明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的遗志,在新的奋斗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为宝钢股份确保行业第一地位作出更大贡献。
哀思绵绵黎明永在
“还记得新大学生入职大会上您掷地有声的讲话,您描绘的宝钢员工当时不敢想象的事情都逐一变成了现实。您一路走好!你永远活在宝钢员工心中!”
“未经历过宝钢的黎明时代,但是老师傅们提起那个时代满满幸福感,都竖大拇指,这就是对企业领导人最崇高的敬意!”
“没有黎部长,就没有宝钢,更没有今天的宝武,也不会有中国冶金事业在世界的雄起。愿黎部长一路走好,宝钢人永远怀念您!”
“为宝钢注入司魂和基因的伟大领导人,永垂史册!”
……
12月27日,黎明同志的讣告发布后,无数宝武人的留言犹如盏盏心灯、瓣瓣心香,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人们由衷地爱戴、敬佩、怀念他……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在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漫漫征途中,黎明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