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机遇和挑战,钢铁企业要怎么干?新年伊始,多家钢厂对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鞍钢集团:明确2023年主要工作是“实现五个开新局,聚焦五个重点”。实现五个开新局,即: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推动新鞍钢建设开新局,实施新一轮深化改革行动,持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聚焦五个重点,即:聚焦科技创新重点攻坚,突出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任务担当,突出高端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
首钢集团:深刻认识、准确把握2023年面临的形势任务,攻坚克难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推动首钢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季度工作非常关键,对完成全年任务至关重要。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当好“施工队长”较真碰硬、抓好落实,把工作干好,确保2023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开门红”。
友发钢管:钢铁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才是王道。面对当前发展形势,钢铁企业要做到以销定产,不要把多余的产品生产出来,还要与上游原材料企业形成共生关系。此外,要深入终端,积极对接客户,向服务要效益。
山钢集团:一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狠抓落实,提升能力,真抓实干促安全,把实现“安全生产六为零”作为坚定信念。三要深入领会绿色低碳核心要义,把握行业绿色发展机遇。四要紧紧抓住“节能降碳”重点工作牛鼻子,打造山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五要坚持稳字当头,确保防控转段平稳有序,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包钢集团:2023年要持续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源产量上要实现新的突破;新年开门红的第一步是做好安全工作,要围绕重点工程狠抓落实,不断推行过程风险管控、动态确认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根据作业特点、安全风险特点、假期特点,扎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全力以赴推进降本工作,围绕目标计划提出明确要求,1月份降本水平在2022年12月份基础上更进一步;克服钢铁行业严峻的形势,销售系统要抢抓合同,消化高库存,保证现金流稳定,全面推进公司生产经营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建龙集团:要从五个方面加强管理:一要进一步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针对钢铁、矿山存在的固有安全生产风险,进一步深化防控措施,切实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二要深刻吸取行业事故教训,开展环保设施安全治理,加大环保设施安全整顿。三要持续组织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稳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四要提升安全数智化管理水平,将安全数智化作为企业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做行业标杆,引领目标,加大安全价值创造。五要强化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制定落实工作提升方案。
南京钢铁:2023年,围绕公司计划会提出的“守正创新”,安全工作更要按照体系方法,严格落实,防范于未然。6项工作不能动摇:一、要实现“6个为0”的目标。二、要强化安全人员履职。三、全面达到一级标准化企业标准。四、持续强化交通安全教育,保卫部和安环部协同要把交通、消防安全潜移默化植入员工内心;五、持续高效提升安全工作的智慧数字化建设;六、咬定防疫不放松,及时根据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调整内部防疫规定。
福建三钢: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面筑牢政治建设主阵地。二是强力推进改革创新,确保企业稳健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布局,实现主业和六大板块齐头并进。四是着力提质增效,全方位提升钢铁主业盈利能力。五是稳步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构筑新竞争优势。六是深化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化氛围。
陕钢集团: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深刻把握集团愿景战略,珍惜平台,履行好历史责任。二要心怀感恩,尽好职责,维护好陕钢职工根本利益。三要面向市场找差距,聚焦竞争锻长板、补短板。四要党建领航指方向,班子引领讲团结,展现才能走前列。五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实现陕钢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沙钢集团:2023年是沙钢实施“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钢铁行业全面进入存量甚至减量竞争时代的新特点,沙钢集团各板块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紧扣“效率、效益、人才”三大核心,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与客户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赋能增效潜力为着力点,通过横向狠抓产业链建设、战略协同、对标改善,纵向狠抓生产高效低耗、市场精准把控、产品结构升级、安全节能环保、技改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永钢集团:2023年,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广大干部职工要拿出挑战极限的决心和毅力,苦炼内功,深挖潜力,提升持续盈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2023年工作,要求紧扣市场主线,推动经营能力提升;围绕转型升级,抓好项目建设;围绕提升竞争力,推进管理提升;围绕薪酬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围绕提升凝聚力,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盐钢集团:要认清内外形势,明确主体目标和工作主线,首要任务是稳运营、降成本、保生存,目标和责任要层层分解,管理的保障措施要具体充分,要将生产的稳定高效运行作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绩效考核,提高运行质量;职能部门要找准定位,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作用;要强化制度建设的执行,既要效率,又要规范;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自身“造血”,激发队伍活力。 (内容来源于信息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