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碳”索不止三次转岗十年志愿“明星”机组的高效妙招“空中玫瑰”绽芳华图文集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83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05

金牛奋进

创新突破“碳”索不止

--记八钢碳中和办公室政研室主管季书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季书民199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八钢,从一名炉前工做起,在班组长、现场工程师、作业长、专业工程师等岗位留下了勤劳肯干、勇于创新的身影,现在是八钢碳中和办公室政研室主管。他还是八钢劳动模范、生产先进及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宝武工匠(工人发明家)。由于业绩突出,2021、2022年,季书民分别获得宝武“银牛奖”“金牛奖”荣誉。

■通讯员崔 文

参加工作近30年,季书民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用行动书写了钢铁人的责任与担当,用热爱为钢铁事业添砖加瓦。在八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他争做“双碳”战略落地的先行者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

打破常规不轻言放弃

“不要迷信常识,要勇于打破常规”,季书民说。2005年,30岁的季书民还是一名现场工程师,他勤学好问,积极学习国内外炼铁先进工艺。他善于钻研的精神,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由于新疆的冬天较为寒冷,钢铁企业的技术人员都认为:由于温度的限制,高炉除尘只能采取湿法除尘工艺,但湿法除尘工艺具有污染大、煤气回收不高等缺点。“谁说新疆高炉除尘不能使用干法除尘工艺?”当时,季书民已经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现场工作经验,他不信这个“常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季书民通过论证发现,在优化操作流程等方面多下功夫,保持煤气温度达到80℃,干法除尘工艺在新疆就有用武之地。他的想法受到了炼铁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他就带领团队前往河北唐山学习相关工艺,并在5#小高炉进行试验。

万事开头难。试验开始时,他们发现经过干法除尘的灰到达布袋时,由于较为潮湿,灰都粘在布袋中,除了会导致排灰不畅外,如果灰位过高、煤气不能正常流通,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季书民冲在最前面,夜以继日带领团队清理疏通布袋灰后,不顾身体劳累,走遍每个管路阀门,及时分析粘灰原因。经过一个月的摸索、分析总结,最终通过改善排灰阀门、优化清灰流程等方法,成功将干法除尘工艺运用到了5#小高炉,为以后3座2500m3高炉引入干法除尘工艺奠定了基础。

不断前进没什么不可能

2006年,季书民被任命为热风炉作业区作业长,作业区负责着炼铁区域大大小小18座热风炉及煤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季书民和团队的细心操作维护下,所辖区域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2011年,COREX炉的前身--欧冶炉在八钢安家落户,季书民全程参与了欧冶炉相关建设并成功开炉点火。刚来到八钢的欧冶炉采用全焦冶炼的方式,但全焦冶炼不仅焦炭的价格较高,还会带来还原煤气的质量不佳、铁水硅高,导致欧冶炉不能稳定生产。“只要胆大心细肯钻研,没什么不可能。”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季书民与团队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利用欧冶炉两炉三段式的结构特征,决定在气化炉拱顶喷入煤粉。通过数十次的反复推敲,在图纸上对设备空间不断优化,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情况下,设计出了欧冶炉煤制气紧凑型工艺结构,通过近两个月加班加点的设计优化,出图上百份,完成了紧凑框架结构设计。“那段日子,真的是痛并快乐着,其实搞技术工作就是这样的。”季书民笑着说。煤制气项目成功投用后,欧冶炉中的煤气成分得到改善,竖炉炉况及关键指标参数均向好,煤气利用率由20%上升至29.7%,顶煤气单耗降低。凭借这项技术,季书民获得了宝武“优秀岗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披荆斩棘助力低碳转型

近年来,八钢不遗余力地走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6月,季书民离开了工作近20多年的炼铁厂,来到了刚刚成立的碳中和办公室,担任政研室主管。季书民深刻认识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深感责任重大。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了富氢碳循环第三阶段生产实验加热煤气的相关技术攻关。为进一步提高喷吹还原煤

气温度,季书民与HyCROF低碳平台团队通过技术论证及改进,在提高煤气加热安全性的基础上,将热风炉改造为煤气加热炉。按照相关规程,加热炉在换炉时必须遵守“先有火源、再送空气、再送煤气”相关规程的规定,如果直接换炉,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季书民查阅大量书籍,和同事们多次推演、模拟实验,最终确定采用先用氮气将煤气置换、再用空气将氮气置换的方式点火,杜绝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此外,他与团队对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的阀门进行了气密性检测,制定了“阀阀互锁”的阀门开关顺序,保证了煤气加热系统正常运行。

季书民还积极开展本部与基地高炉指标成本的技术支撑工作。2021年2月,面对伊犁钢铁无法用煤气烘热热风炉和高炉的情况,他优化柴油烘炉技术,还完成了开炉方案的制定,确定炉缸填充方式由原来的煤炭改为现在的木材,冷风送风改为热风点火送风,3-5天便达到了高炉的生产节奏。

面对“双碳”的机遇和挑战,季书民和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八钢碳数据自身盘查及摸清家底工作。他以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与指南为依据,提出冶金企业的低碳数智管控技术,打造了可视化平台,使碳排放达到数字监控、智慧管理,推动关键工序碳数据的互联共享,实现碳资源高效利用,助力八钢实现低碳转型,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工作中,季书民潜心钻研,拥有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107项、技术秘密116项,个人荣获30项荣誉。现在,他和团队成员正在与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对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的相关“卡脖子”难题、堵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还将致力于探索出一条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一体化碳中和示范技术路径,力争为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战略提供极其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战略保障。

低碳冶金“绿”动未来。季书民将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在八钢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进,努力在八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艾笑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