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于2020年10月宣布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这是贯彻党中央化解重大风险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国资委安排给宝武的政治任务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头号工程。随后,宝武作为实际管理者和战略投资者,紧锣密鼓地策划和实施中钢集团债务重组。两年多来,王海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价值为目标,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出色的组织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完成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记者夏 玮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初夏,某个平凡的工作日,王海光微笑着道出职场感言。
成为一个“中钢通”
刚接手中钢债务重组优化项目时,王海光深感压力巨大。虽然历经预算、成本、资金、资产管理以及金融运营管理等重要岗位磨砺,身经百战,然而面对千头万绪,深感无从下手。中钢集团抵质押关系复杂,债权人分支机构超过上百家,债权人抵质押资产和担保各不相同、诉求不一。同时,大型央企市场化协议重组无先例、难度极大。在参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后,他很快便调整状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前期准备。
时间紧、任务重。自宝武托管中钢集团的翌日起,王海光就频繁往返于京沪,被戏称“不是在中钢,就是在去中钢的路上”。由于财务尽调、净资产审计和评估工作有不少难题,有一段时间,他带领工作团队长期驻扎中钢,深入调查、勤于思考、认真研究。在“里三层、外三层”式的深入调研后,对中钢集团的业务、财务均了然于胸,可谓是一个“中钢通”了。随后,根据中钢集团业务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风险化解思路。通过深入分析注入资产的效益潜力点,评估增值率高达133%,支撑银行不打折转股和宝武控股中钢集团。
“标新立异”的重组方案
王海光的工作方式,既严谨细致、勤勉高效,更有几分“标新立异”。
“惟有创新,才有出路,资本运营工作也不例外。敏于创新,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途径。”两年多来,王海光对“创新”这两个字别有一番体验。在谈判工作组组长路巧玲的领导下,他和团队以新颖的视角突破传统思维,精心策划债务重组方案,推进和银行债权人的谈判磋商和投票表决。
废寝忘食、历经煎熬,一份“标新立异”的重组方案出炉了!秉着一个基本共识、一个核心目的、两步重组动作、两个重要保障,王海光和团队别具新意地提出模式优化(五方单位)、资源优化(宝武注资)、期限优化(以时间换空间)、多层次安排(转股+留债)的“三优一多”重组方案,在投资人投入、企业价值维护、保障债权人利益等方面屡有创新,使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充分释放资产价值。该方案亮点频现:最优化战投资本投入、最大化保障债权本金、最充分保全市场主体、最低价承担债务成本、最全面取得优质资产、最平稳完成债务重组。该方案化解了各类重大和多重危机,为企业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提供了坚强保障,获得国资委、董事会和公司领导的一致称赞,以及业界广泛认可。
历经波折破浪前行
经过至少100次现场和网络会议、N次艰苦卓绝的谈判后,债务重组和银行债权人达成一致。其间好事多磨、几经周折,令王海光记忆深刻:“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磨砺中前行,方能获得成功。”
其间,宝武作为战略投资者,容易让债权人预期过高,导致谈判过程一波三折。随着谈判的深入,在协商实质已达成一致时,外部监管机构发声,导致还有银行要求宝武增加资源投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在社会舆情关注度高、压力大的情况下,王海光和团队坚守底线,一心在公、多方奔走,以投入的资金、资产和宝武的责任边界不变为原则,和银行一对一攻关说服,多方斡旋,在不利情形下,最终以极高的投票赞成率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王海光和团队积极推动宝武和中钢集团重组,争取到了全部15家国家部委的支持,特别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所得税明确可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12月23日,于宝武“公司日”之际,北京和上海两地连线召开宝武与中钢集团重组启动大会。
老树开新花,涅槃得新生,中钢将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全面融入一基五元,为宝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赋能。对王海光而言,“玉不琢,不成器”,在磨砺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摄影:施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