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的记忆里,因为物资匮乏,即便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可以食用的点心也寥寥无几。但在屈指可数的食品当中,柿饼总是格外显眼。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区,那里青山秀水,柿子树房前屋后随处生长。每到深秋,漫山遍野都是星星点点的柿子红。沂蒙柿子形似牛心,因而得名“牛心柿”。这种柿子肉质细软、汁多饱满、味甜无核,非常适合做成柿饼。
过去的柿饼大多是自然天成的。霜降之后,家家户户将柿子摘下,白天晾晒、夜晚风干,就做成了柿饼。大自然真的很神奇,气候与时间合力,让柿子这种浆果呈现出味觉的美妙。咬开一口裹着霜粉的柿饼,澄黄透亮的果肉仿佛溏心要流淌的样子,Q弹果肉的香甜进入唇齿,由舌尖化入心头,可以称得上是专属冬天的温柔,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常常悄悄地攥上一块,拿出门去,当作稀有之物,给小朋友你一口我一口地品尝。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抿着嘴,轻轻地咬上一口,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都舍不得轻易吞咽到肚里去。
现在的柿饼大都需要削皮加工了,且多为手工削皮。与机器削皮相比,手工削皮能最大程度保证柿子果皮的薄度、果实的完整性。每逢柿子收获季节,山下的村庄有一群心灵手巧的姑娘或大妈们,对分选好的精品柿子进行去皮加工,做到一刀去皮。此后,就一切交给大自然来打理,进入人工挂果、自然晾晒的演变过程。
10天后,果皮皱缩,果肉慢慢变柔软。约35天后,柿子由金黄变成深褐色,为了防止柿饼变干,需要手工把柿饼从柿架上剪下,一个个铺在苇箔板上继续晾晒。经过太阳和风的作用,柿子内部水分渐渐抽干,由橙黄转为暗红,褪去了苦涩,还原了甘甜。进入12月份,昼夜温差较大,柿子果肉的葡萄糖会随着气温的下降慢慢淅出,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甜蜜而诱人的柿饼,不会缺席每一个重要而温暖的日子。
柿子,因其谐音“事事如意”,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吉祥美好。而在年节来时,将一盘盘柿饼摆上桌面,让亲朋好友在事事如意中互祝新年大吉,岂不美哉乐哉!而我则在一年复一年中,品尝着老家的柿饼,倾听着关于老家柿饼的故事,沉浸在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