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一季度行业信息,一季度,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中钢协呼吁:进一步自律控产降库存、优化品种调结构,努力实现钢铁行业运行质提效增。
一季度行业运行总体情况
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消费降幅更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57亿吨,同比下降1.9%;生铁产量2.13亿吨,同比下降2.9%;钢材产量3.36亿吨,同比增长4.4%。一季度,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2.32亿吨,同比下降4.7%。总体看,钢铁供给强于需求。
钢材出口同比增长,进口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一季度,全国出口钢材2580万吨、同比增长30.7%,出口均价789美元/吨,同比下降33.4%;累计进口钢材175万吨,同比下降8.6%,进口均价1642美元/吨,同比下降4.1%;折合粗钢净出口2438万吨,同比增长33.7%。今年初以来,钢材出口“量增价跌”趋势明显。
企业库存同比上升,达到近年同期最高。从企业库存来看,3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到1953万吨,为今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价格同比上升。一季度,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9.95点,同比下降6.29%。据海关数据,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3.1亿吨,同比增长5.5%;进口均价为129.5美元/吨,同比增长10.6%。钢价下降6.29%,同期进口矿价上涨10.6%,不合理的矿价严重侵蚀了钢铁行业效益。
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行业效益同比下降。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1.49万亿元,同比下降4.55%;营业成本为1.42万亿元,同比下降3.99%,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0.5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7.08亿元,同比下降47.91%;平均利润率为0.5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环境绩效不断提升。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取水量同比下降1.71%,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
中钢协呼吁企业坚持“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经营原则,根据市场变化自律控产降库存,实现供需动态匹配,“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钢铁行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高端化方面,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船舶、家电等制造业和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用钢需求,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3年的48%,今年初以来呈进一步上升的态势。一季度,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热轧薄板为产量增长较大的品种。从出口品种看,板材出口量大且增长明显,热轧板卷、镀层板和热轧薄宽钢带出口增量较大。一季度,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超过35%。
智能化方面,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走在我国工业领域前列。据钢协调研,参与评估企业的数智化改造投资达到吨钢38.5元,较上一年提高23.9%。
绿色化方面,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争取按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截至2024年4月23日,共有136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
自律控产降库存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
中钢协认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比较严峻,需要重点关注:
加强自律控产,努力提升经济效益。自律控产降库存,这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全行业需统一思想,降低生产强度,杜绝恶性竞争,推动钢厂库存尽快回归往年正常水平。
适应需求变化,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优化品种调结构,这是搏击市场风浪的关键所在。钢材品种正在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钢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建筑钢材需求趋势下降已成为行业共识,汽车、家电、船舶、机械等制造业用钢量稳中有升,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对钢铁的需求快速增长。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振了钢材市场需求预期。据测算,大规模设备更新可带动中高端工业用钢材消费增量约800万吨。
转变出口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要满足国内需求是中国钢铁始终坚持的基本定位。一季度,钢材出口延续了2023年的增长态势,这是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且保持较强竞争力的体现。不过,钢材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不可持续,在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下,企业须重视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深化对标挖潜,维护产业链稳定运行。对标挖潜降成本,这是应对市场下行的重要法宝。一季度,钢材价格同比下降6.3%,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上升10.6%,面对原燃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绿色低碳投入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要继续深化对标挖潜,通过全维度对标、全系统找差、全方位改进,降成本、提效率、抗风险,
(内容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