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辈们作为第一代矿山开采者,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头顶蓝天,脚踩荒丘,靠着铁锹、铁镐等简陋工具,在地层深处打出了第一口井、开出了第一车矿。这之后,第二代、第三代矿山人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继续着父辈奋斗的梦想。
儿时的我,对矿山不是很了解。由于家在农村,交通不便,妈妈偶尔带我去矿里玩过两次,但是仅有的这两次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父亲住的是四层宿舍楼房,一楼有电视室,宿舍楼下有个食堂,有卖大大的肉包、喷香的烧饼油条,冬天有暖和的澡堂可以洗澡,夏天有好吃的赤豆冰棒……这是儿时的我对矿山的印象、对城市生活的憧憬。
1998年,一次轮换招工的机会,我进入梅山矿业,成为一名光荣的“矿二代”。那年,我刚刚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得到这样一个就业的机会,我倍加珍惜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做好父亲的接班人。刚进矿时,我被分配到选矿厂细碎车间26#皮带岗位,“四班三倒”工作制,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岗位检查、打扫皮带卫生、处理皮带异常故障。刚工作就要熬夜班,还要在灰尘飞舞的皮带廊用铁锹铲重重的矿石、用水管冲皮带,这让我这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一脸茫然。夜晚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偷偷流泪,但是我对自己说“没事,父亲能干我也一定能干!”擦干眼泪,第二天我依旧面带微笑出现在嘈杂又纷乱的厂房。
1999年底,矿山2#主井上马,我被调到了2#皮带手捡岗位,这对我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时2#主井刚刚投入运行,生产工艺不稳定,人员技能水平也不高,操作多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稍有操作不当,就会造成生产阻断。当时的我有点胆怯了,但老师傅们鼓励我“努力学习提升,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参加了成人高考,用四年时间拿到大专文凭,岗位操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交通不便,矿领导特意给我们申请了免费的交通车,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感激。
2002年,我结婚啦,我俩是同一个车间的。就这样,我在梅山矿业安家落户。工作中,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工作之余,除了家庭琐事,我们也常常讨论工作上的事。我们用激情和汗水,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岁月变迁,梅山矿业加入了宝武大家庭,这让我们更加自豪骄傲。科技创新、管理变革,现在的矿山不再是山沟里的蛮荒之地,现在的岗位也不再是苦脏累险令人生惧的面貌。作业现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生产设备实施了自动化改造。现在我们坐在整洁舒适的中控室里,只要动动鼠标就能远程操纵智能机器人,显示屏上各个生产区域的实时生产状况清晰可见。这样的变化,在从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如今的梅山矿业花木葱郁、厂房洁净,生产更加安全,设备愈发先进,管理日益规范,按照宝武资源“井上建花园、井下创名片”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争做境内全方位的矿山标杆。这样的矿山,应该是父辈们期许的模样吧,也是我们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