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跨入乙巳蛇年了。十二生肖中,蛇是非常特殊的物种,它与龙相映成对:一个在天、一个盘地,一个是神、一个成精。
蛇其貌不扬,但在文人笔下和民间流传中却是千姿百态、寓意深远。
诗仙李白甚至用“笔走龙蛇”来形容书法的神韵,使蛇的身价倍增。浪漫主义诗人李贺亦有“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的宏图大志。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把蛇比喻成与黄雀一样是知恩图报的精灵,谓之“蛇雀之报”。
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描写忠贞爱情的传说也与蛇相关。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变成美女白素贞,与许仙相遇于西湖断桥,而后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这个传说既体现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蛇的复杂情感--既亲近又敬畏。而刘邦斩白蛇起义则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象征,被视为刘邦取代秦朝成为汉朝皇帝的预兆,斩蛇剑也因此成为皇权的象征。
蛇在自然环境中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许多小动物的天敌,例如老鼠、蛙、小鱼等,蛇通过捕杀这些动物维持自己的生存,保持生态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蛇还是自然界的清洁工,它会吃掉一些死去的动物尸体,有助于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十分怕蛇。但我之所以怕蛇,却与我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小时候,老宅后院有一片竹林,每逢假期这片竹林就成了我与同村孩子们的乐园,经常聚集在竹林里玩耍。
春天常有竹笋可挖,夏天百鸟争鸣。入夜,萤火虫在林子里穿越,我们不停地追逐捕捉,好不快活。秋冬季,大人们会砍伐些成竹制成竹篓、簸箕、桌椅、竹篮等农具和生活用品,娴熟的竹篾技艺令人目不暇接。相对于树木,竹的生长期更短、可塑性更强、制作成本更低且轻便实用。因此,那时竹子成了木材的重要替代品被广泛使用。我们则在旁蹲守,不失时机地取一段青竹置于胯下,满院欢跑,身后留下串串笑声,惊得正在林中吃草的羊儿不时抬头张望。直到有一次,奶奶告诉我竹林里时常会出现一种与竹叶颜色极为相似且很细小的蛇时,我瞬间对竹林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独自去竹林,虽然我并未遇到奶奶所说的“竹叶青”。直到现在,遇到竹林我仍会有后背发凉的感觉,可谓“一朝闻小蛇,十年怕井绳”。
蛇虽然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冷血动物,其实生性胆小,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奶奶看我如此胆小,就笑着对我说,你每次进竹林时故意弄出些声响,蛇就会远离你。这大概就是对“打草惊蛇”最通俗形象的解释吧。
在乙巳蛇年到来之际,我们完全可以替蛇正名,让蛇堂而皇之地成为新一年里的主角,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