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全区多地、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广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精神,想方设法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玉林市 □本报通讯员 胡揭明
今年以来,玉林市持续实施“育苗扶壮”工程,制定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政策,加强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助推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新注册个体工商户3.93万户,个体工商户总量达35.05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76.05%;培育了“名特优新”(即“知名类”“特色类”“优质类”“新兴类”)个体工商户127户,位列全区第一。
培育“名特优新”提升示范户带动效应
今年3月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实施针对性扶持举措。在此基础上,玉林市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名特优新”四类,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类培育,带动同行业、同类型经营主体更好发展。其中对“特色类”个体工商户,如经营兴业茶、博白桂圆等独具玉林特色的个体工商户,在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如经营玉林茶泡、博白芒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工商户,通过培育新一代传承人、传统技艺挖掘整理和民族文化宣传报道等方式进行帮扶支持。今年9月,全区共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373户,其中陆川县永盛香料商行、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暖心茶坊、博白县城区李记酸料店等127户个体工商户榜上有名。
精准纾困解难
助力个体户扬帆远行
今年1月以来,玉林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到广场、香料市场等场所,借助媒体宣传渠道,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等方式,广泛宣传惠企政策,提升个体工商户知晓度。开展经营主体反映问题接待日活动,“面对面”为经营主体办实事、解难题。今年9月29日,玉林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玉林市发展改革委、玉林市大数据局等部门在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开展2024年玉林市“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暨经营主体反映问题接待日活动,了解经营实际情况,为经营主体精准送达政策,解决实际困难。今年1月至10月,玉林市通过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线上专区共受理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诉求2656件,响应率100%,按时办结率100%。
强化“政银合作”助力个体户茁壮成长
2023年10月以来,玉林市依托“政银合作”网点,开设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提供注册登记、年报、政策咨询、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推出“香料贷”“药商贷”等特色贷款产品,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今年11月25日,已在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玉林中药材市场等打造5家主题银行。围绕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小额度、短周期的融资需求,探索“银信互动”路径,玉林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市场监管部门采集经营户的登记、监管、知识产权、商标等信息数据,构建全景“信用画像”评分体系,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给金融机构,加大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力度。目前,全市5家主题银行共为4385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放贷款50.75亿元,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兴宁区 □本报通讯员 白雪
今年以来,南宁市兴宁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巧做“加减乘除”法,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城区经济稳中向好积蓄动能。
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让创业信心“加”倍激发
兴宁区积极落实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组织23家单位63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63家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推动3个机关、国有企业党组织与3个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对子,政商关系亲上加清。利用和发挥“雁归来”桂籍人才平台、“昆仑之星”科技人才创新大赛、强企优岗联盟等平台综合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用好各类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桂惠贷”692笔,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3626.95万元,举办政金企服务洽谈会13场,及时兑现支持工业振兴等政策奖励资金超千万元,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
在政务流程上做“减法”助市场主体“减”负前行
兴宁区在城区政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一窗受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税务登记等业务,通过减少审批事项、申报材料等,更有效地减少企业开办所花的各项成本,全年受理2049家企业开办业务,向1998家企业赠送5枚实体印章,开展“帮办代办”服务1439人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个转企”一件事一次办、连锁餐饮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等便民利企“微改革”措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98.9%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腿”,新登记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9.8%,主要涉税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招强引智上做“乘法”促产业发展“乘”势而上
兴宁区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重庆市、贵港市开展交流学习,与重庆市梁平区商会缔结友好商会,为两地经济合作与发展搭建桥梁。紧盯高瓷新材、九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开展紧密对接合作,率先在广西县区级层面构建了覆盖不同投资阶段的基金群,成功落地以出口欧美、东南亚为主的霓星高端两轮电摩、解决国内“卡脖子”技术的光伏用超细银粉等一批优质成长型科创项目,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经济新循环。依托兴宁新产业加速器科创孵化平台助力新兴科技产业加“速”快跑,累计接待区内外客商考察172批次,洽谈
合作企业105家,入驻企业16家。
在化解矛盾上做“除法”为企业脱困破“除”障碍
兴宁区完善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受理涉拖欠企业项目资金诉求事项25项,完成支付资金2100多万元,有效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围绕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开展“桂在执行·惠企暖企”专项行动,依托城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广西电子法院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诉讼立案服务,让企业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解决矛盾纠纷,全年审结涉企纠纷案件7344件,筑牢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在朝阳商圈挂牌成立巡回法庭,推进商圈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优服务、创示范、畅维权”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工作法入选南宁市十个“枫桥样式”工作法。
荔浦市 □本报通讯员 黄志瑾
近年来,荔浦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提升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创业能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企业家队伍作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夯实组织阵地
荔浦市工商联协助推动成立荔浦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建立市领导、机关干部与新生代企业家点对点联系服务的长效机制。依托园区统战服务工作站,聘请具有创业经验和责任感的老一辈企业家6人担任新生代企业家导师,组建“青蓝传承导师团”,通过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家座谈会,民营企业家代表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企业发展历程和共同探讨传统企业转型、代际传承等话题,向新生代企业家传递“荔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感悟。
坚持政治引领
荔浦市工商联积极协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管理层“新老交替”,通过“传帮带”模式,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在协会、商会等组织中任职,通过“政企恳谈会”“市领导企业服务日”等载体,向党委、政府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智囊团,全方位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观”和“企业观”。实施产业人才“双提升”工程,打造“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三位一体人才工作体系,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赴深圳、中山等地参与“传承创新继往开来”专题培训,学习家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开拓传承创新之路等课程,着力推动新生代企业家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双提升。
厚植创新沃土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协助创办荔浦市创新创业大赛和“智汇荔浦”科创论坛等活动,强化校地人才互动交流,与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32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打造出4类人才创孵平台,新增教育实习示范基地37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吸引博士团队26个,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1000余人。推动建设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协助成立广西第一支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县级科创基金---荔浦科创基金,推动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瞪羚企业”1家。
柳州市柳南区工商联 □本报通讯员 柳商轩
柳州市柳南区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携手各相关职能部门创新实践“工商联+N”协同共联机制,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探索出具有柳南特色的法治化“矩阵”新模式,护航营商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全面提档升级。
共建多维联动机制
携手探索协同合作新实践
构建公检法司“四位一体”法律服务体系,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警企直通车”“检企协作”“法官三进”“三官一员”“万所联万会”等活动20余次。多维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探索联动公安机关与企业内保联控、检察机关走访商会开展预防企业高管职务犯罪宣讲辅导、法院巡回法庭诉源治理、司法局常态化普法教育等机制载体。2023年以来,成功破获反电诈3起,追回钱款360多万元,诉源治理6起。会同16家职能部门成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评估管理委员会,启动涉案企业合规试点工作,依法办理企业合规案件2件,发布保护民营企业案例6件。建立柳州市首个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协作机制,签署了《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协作机制》等文件为民企发展保驾护航。
共建多元解纷平台
携手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
打造“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业110”+惠企金字招牌,依托公检法司开展“三官一员”护航行动,在组建的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检企联络点和巡回法庭“一点一庭”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案件申诉、业务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法律服务。通过“司法开放日”“法治体检”“法律进企业”等方式加快企业司法问题的答复、解决;畅通“诉调对接”渠道,建立非诉讼纠纷调解机制,利用“政和通”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平台和人民调解组织为企业开通快速处置问题的“绿色通道”,及时对涉企行政、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帮助企业通过调解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累计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684件(总标额235461.4146万元),结案1577件(总标额219239.7457万元),结案率93.65%,以调撤方式结案达651件,占比41.28%。严厉打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侵犯企业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批捕侵害企业犯罪26件47人,提起公诉35件51人;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件,为被侵权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柳州市某禽蛋公司劳动纠纷调解案获评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共建服务民企渠道
携手优化法治建设新环境
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行动,组织法律专家进商会、进企业进行一对一的“问诊”“会诊”活动,多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咨询等服务,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连续多年组织召开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座谈会、商协会联席会,听取并收集民营企业家、商会代表对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20余条,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协调力量下沉商协会、民营企业走访调研180余次,开展法律培训、咨询和法治体检等服务234次。在柳南区太阳村镇商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帮助商会会员企业实现经营程序合法、管理规范。组织“服务企业主题沙龙”活动,邀请相关部门就劳动合同签订、劳动争议调解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每年组织民营企业100%填报劳动检测调查问卷,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