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雕像矗立在健身园外王青/摄
正在健身的老年人王青/摄
孩子在健身园内玩耍王青/摄
■记者王青报道
“顺着永定门内大街的黄土大道向北走不多远,便是一片低矮破烂房屋,东西方向横着一条黑色的臭水沟,别看它臭气熏天,倒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龙须沟’。”这是老舍作品《龙须沟》中的一段描写。
翻天覆地的巨变
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原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金鱼池附近。70多年过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昔日陈旧不堪的简易房已经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可以说,龙须沟的变迁,最能代表北京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今,矗立在花坛中的老舍先生的雕像,已成为这里的地标。雕像东侧,便能看到一个由体彩公益金捐建的全民健身路径。在铁艺围栏中,有一个拱形大门,上面嵌着几个金色大字———金鱼池小区健身园。围栏外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围栏内是排列有序的健身器械,这里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味。
这个紧邻社区的健身园,是一个狭长的区域,园内的器械排列有序、应有尽有。有老人们喜欢的太极揉推器、坐蹬训练器、扭腰训练器……还有孩子们喜爱的漫步机、小型单杠……可以看出,这里的健身器非常适合社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锻炼。
健身园中的老人
上午10点,很多家住附近的老人仍然在健身园中锻炼,他们不断更换着器械,完全没有回家做饭的打算。此时,一位身穿马甲的老人在漫步机上大幅度地摆腿,旁边一位年轻的妈妈正看着自己五六岁的儿子在平步机上玩耍。老人说:“现在的孩子玩儿的东西真多,我小时候什么也没有,整天在外面疯跑。”年轻的妈妈说:“大爷,这里修建的真好,我是特意带孩子过来看看的。”老人说:“可不是嘛,变化太大了!家门口还建了这个健身园,我每天上午都在这锻炼腿脚,生命在于运动嘛!”
在一台双人坐蹬训练器上,两位大妈正在锻炼。这个训练器可以双人面对面锻炼,非常适合练习者之间进行交流。她们双脚一蹬,就能将座椅推出一段距离,从而锻炼了腿部肌肉。两位大妈边练边聊,练累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身穿花色上衣的大妈姓庞,就住在金鱼池小区。
庞大马介绍说:“这里是2001年开始改造,我们是2002年陆续回迁。从大杂院到简易楼,再到如今的花园小区,这里的居民见证了北京的变化。尤其是这个家门口的健身园,各种体育设施为我们健身提供了便利。现在,我每天都会在健身园转转,和老邻居、老朋友聊聊天,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天真快乐的女孩
“你们看,我在荡秋千!”一台扭腰训练器上,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正在玩耍。其中一个女孩儿手握圆形把手,双脚抬起,身体如风铃般摆动。旁边的两个女孩也学着她的样子,用力握住把手,但试了几次,都没能做到。随即,她们发出了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一位大妈走过来说:“宝贝,快擦擦汗,喝口水,要注意安全。”其中的一个女孩儿说:“奶奶,我们玩儿得正高兴呢,能再多玩儿会儿吗?”那位大妈微笑点点头。
体彩发展的缩影
金鱼池小区及周边的体彩健身园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发展,正是20年来体彩助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缩影。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是公益体彩一直践行的初心与使命。
据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天坛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字,包括金鱼池小区在内的周边金台社区、金鱼池西区社区、金鱼池中区社区等三个社区常住2743户、8000余人,共建有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400余平方米的健身园、1400余平方米的社区文体中心(室内),安装各类全民健身路径器材38件,涵盖棋牌桌、腰背按摩器、太极揉推器、太空漫步机等十余种器材。
曾几何时,老舍笔下的程疯子、王大妈和丁四嫂等旧时代的龙须沟人,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已搬进了新型社区,在体彩搭建的健身园中感受着幸福、收获着健康。那个曾经命运多舛的小妞子是人们心里永远的痛……而今,健身园中天真烂漫的女孩儿正在享受着童年的快乐。过去的历史已经尘封在安静祥和的社区之下,而百年的风云哀喜也将在书中流传。昔日的龙须沟,今日的金鱼池,让健康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