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先生正是推行“人间佛教”思想的当代佛教领袖。本人冒昧地认为,赵朴初先生的“人间佛教”思想是对太虚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觉得,在倡导、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上,南怀瑾先生和赵朴初先生是一脉相承的。
二、南怀瑾先生与温州两个大师
南怀瑾先生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一直未回到家乡。可是,他对家乡温州佛教的两个大师给予极高的评价。2006年初夏,南怀瑾先生在他苦心建成的太湖大学堂首次讲课及训练。他在探寻禅与生命真相的道路上,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现身说法,揭示了佛教诸多修行法门的奥秘。在这次讲课中,他说:“温州出了两个大师,一个是永嘉大师,成就没有话讲。第二个是诗跟文学最好的栯堂禅师。”
在讲《大乘小乘与修正的关系》的课中,南怀瑾先生说栯堂禅师《高僧传》到现在还说不清楚,他的诗我们都很佩服。南怀瑾先生说:栯堂禅师的山居诗有“千丈岩前倚杖藜,有为须极到无为。”有为工夫修到了极点,最后证得空。杖就是手棍,这个手棍靠在前面,修行做工夫先从有为法来,最后证明空性,有为须极到无为。下面再讲又讲起文学来了,引用他的这一句话是说明有为、无为。他讲得很实在,这个话对,我赞成。小乘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没有修好,工夫都没有做好,随便谈空,你空得了什么东西啊!
另一个永嘉大师,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他就是唐代的玄觉法师,他写的《永嘉证道歌》被称为最长的唐诗。在讲《六妙门与永嘉大师》的课中,南怀瑾先生说:讲到天台宗到了永嘉大师《禅宗集》就讲,成佛有三句话:“法身不痴即般若”,你一念清净,万缘放下,证到法身,大彻大悟,这是大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什么是智慧的解脱呢?一切不执着,佛不是告诉你“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着”吗?你不妄想当下即是。“解脱寂灭即法身”。永嘉大师的三句话,这个逻辑反反复复把佛法最高的、彻底的中心告诉你了。
南怀瑾先生接着说:这位永嘉大师老乡真了不起啊!所以我当年开始学佛,很有机缘,拿到了他的全集。那时我还在军校当教官,在办公室把它全部读完,还列一个表,非常佩服,真是天天顶礼膜拜他。“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这三句话可以说如珠走盘,没有一个方向保留的。三句即一句,一句即三句,一切寂灭清净当下成佛。而且他的全集虽然薄薄的一本书,却相等于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宗喀巴大师比他晚一千多年,他当年写的《禅宗集》,叫人先学做人,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修小乘,怎么样修大乘,最后大彻大悟成佛。南怀瑾先生告诫学员们:“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你们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法。
大家都知道,永嘉大师是温州人,是唐朝得道高僧,其著作《永嘉证道歌》和《永嘉禅宗集》在佛教界极有影响力。南怀瑾先生说自己开始学佛,就读他的全集。由此可见,南怀瑾先生学佛的祖师爷应该就是一千多年前的温州老乡呢。
三、南怀瑾先生的爱教爱乡情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人履职乐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见证了南怀瑾先生与乐清几位县长的书信往来。从中,可以窥见南怀瑾先生热爱家乡、造福桑梓殷殷情怀。我曾写过《国学大师的故乡情》,在这里不再赘述。他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善事,其中有一件事,我永远不会忘怀。
南怀瑾先生离开美国移居香港后,于1990年拿出一笔钱给家乡的政府,要在出生地将故居改建为老幼活动场所。他希望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几十万册书籍,运回故乡收藏,造福桑梓。可是,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人存有私心,投书诬告南怀瑾先生“反攻复辟”,企图加以阻挠而从中获利。南怀瑾先生对此十分生气。温州市、乐清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了政策处理、拆迁赔偿、规划设计等一系列问题,本人也曾参与其中前期的协调工作。三年后,南怀瑾先生先后出资500多万元,在故乡翁垟镇地团叶村兴建老幼文康中心。1996年,南怀瑾先生将个人出资建造的老幼文康中心,无偿捐赠给乐清当地政府。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他珍藏的几十万册书籍没有运回故乡,其中有不少稀世善本啊!捐赠前,他为老幼文康中心挥毫题写了碑名及赠言。他在《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赠言》中写道:“等身著作还天地,拱手园林让后贤,以此而报生于此土、长于此土之德,而无余无负。从今以后,成败兴废,皆非所计,或嘱有言,则曰: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我认为,这段赠言,就是南怀瑾先生奉佛一生的人生感悟,是劝世为善的佛教箴言。“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也正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南怀瑾先生的宽阔胸怀和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