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九时五十分,我们慈爱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八旬晋六。
母亲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她生于乐清柳市镇一个贫苦农家,幼年即遭遇日寇侵华的动荡岁月,八岁就随我们的外祖母进纱厂调纱,十四岁进振成布厂做童工,饱尝生活的艰辛。嫁给父亲后,她工作、家庭两肩挑,既要孝顺侍奉公婆、帮衬丈夫,又要哺育我们姊妹兄弟五人,从无怨言。
母亲在乐清县棉织厂工作的时候,常常参加三班倒的工作,加班加点习以为常,往往下班后还要分担父亲的缝纫活计,极尽辛苦。那时,她上夜班的夜宵,常常原封不动带回家分给我们吃,原本寻常无奇的粉干、面条,却是饥饿年代的人间至味,永远刻印在我们的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因为从事手工业经营,为当时的政策所不容,以致蒙冤入狱。我们一家几乎流落街头,当时大姐不过十四岁,小妹年仅五岁,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到母亲身上。她毫不气馁,一面照料儿女,一面四处奔走为父亲申诉,终于在一年后让父亲重获自由,直到“四人帮”粉碎后,父亲彻底平反昭雪。
改革开放之初,是母亲支持成中走上创业道路,后来缔造了中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力西。在我们各有所成之后,她也不愿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又主动承担起照料第三代的重任……回望母亲的一生,操劳、操心的日子实在太多,安逸、享福的日子实在太少。养育之恩,未报万一,母亲就已驾鹤西去,是我们永远的心痛。
母亲的一生,也是乐观、奋斗的一生。在棉织厂时,她努力工作,以女工之身比男工还要出色,曾获得温州地区劳动竞赛第一名,一九五六年就光荣入党。历次参加抢险救灾,她公而忘私,在乡邻工友中素有威望。母亲幼年没有上学的机会,后来在新中国举办的扫盲班上,学会两三千常用汉字,获得了读书看报的基本能力,由此对党和国家深怀感恩,终身不渝。
在我们家的逆境岁月,母亲始终坚信未来的光明,教导我们说:“人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咬咬牙,想办法克服了,事情就会顺起来。”母亲的言传身教,犹如一盏灯火,虽然没有灯塔般的万丈光芒,却是风雨而不能夺其明的温暖之焰,引领、鼓励我们姊妹兄弟五人趟过泥泞、无惧坎坷。
母亲心地纯良、急公好义,总是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因此广结善缘,同辈、晚辈均念其好。在我们的事业做大之后,她更是时常耳提面命,告诫我们要遵纪守法、走正行端,要善待员工、回馈社会。这些谆谆教诲,我们牢记在心,并且已经潜移默化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元素,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水相依,生生不息。八年前,父亲离我们而去,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以德为先的商业品格,成为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遗产。如今,母亲也仙去与父亲相聚,我们在哀恸之中倍加怀念她饱含慈爱的音容笑貌、乐观坚韧的一身浩然正气。
在母亲病笃之时、故去之后,各级领导、各界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探望或吊唁,我们代表全家人深表感恩。在父母的遗泽下,我们姊妹兄弟定会一脉同气、相携共进,同时教育好各自的子孙后辈,让老一辈的勤俭家风世代传承。
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前行,我们也将继承二老的遗志,致力办好一流企业,不负大家的厚望,报效国家与人民。
亲爱的母亲,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