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新型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项目落户创智新区 916 名领导干部集中考廉专项整治市场消防安全体验汉服文化感受民族风情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15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6-08-11

城市会客厅生活欢聚地

即墨古城,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

于正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为传承千年历史文脉,我市在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决定原址复建即墨古城。即墨古城由北京华清安地建筑事务所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占地43 公顷,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规划设计“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城市格局,聚力打造青岛旅游新地标和即墨城市形象新名片。

一月份拿到钥匙,四月份完成装修,六月份入住。对古城原居民李义仁一家来说,搬入北部安置区新家无疑是换了新天地。

“不到两米宽的胡同,并排住着六户,车开不进, 水排不出, 垃圾树上挂……”站在窗前,李义仁指着他家原来的位置,不停地描述着三年前他家的样子。那时候,他经常站在街头,用想象来复原老人们口中即墨古城曾经的辉煌。眼下,巍峨的奎明楼矗立在窗前,高大的城墙直面而来,一座崭新的古城尽收眼底,千年古城复活了!

把即墨古城打造成“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这是即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心复建古城时作出的庄严承诺。而今,这个承诺正在一一兑现:学宫、文庙、城隍庙、真武庙、牌坊街、财神庙、教堂等原有建筑复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原有城市布局重现;文化体验、古风商业、古韵院落三大功能板块齐头并进。历史文化与时尚元素完美融合,“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将如期建成,于年底前向世人开放。

精雕细琢,彰显时代“工匠精神”

置身学宫,木质建筑散发着原木特有的清香,每一块原木的交接点,榫卯结构紧密相扣,严丝合缝,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根钉子、一处胶粘,传统的建筑工艺得以复现。古城的雕刻也采用了最悠久的民间工艺———东阳木雕雕刻手法,制作工序严格,花样世代相承。即墨古城每一处的精雕细琢,无不彰显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即墨古城复建,要找最好的工匠来做,要尊重历史,刻画细节,彰显即墨地域文化特色”。复建伊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为即墨古城规划建设“把脉”时强调。而这也成了古城规划设计的最高遵循。

该规划设计主要依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即墨古城遗存老照片、当地老画家实地写生等史料,充分尊重了历史。除冯骥才外,还邀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等专家对规划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规划方案荣获了中国建筑学会《2014年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按照规划,即墨古城“淮涉八景”、 “古城十胜”等历史景观正在一一得以复建, “千年古城”生动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传承历史,延续千年文化脉络

走进古城,就像穿越历史。 (下转二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北京金启程科技官网  -  xpaper电子报刊软件  -  蛙盟云  -  数字报刊云  -  政府门户网站群  -  报社门户网站群  -  政府门户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11 邯郸县报测试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   邮编:1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