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发集团不久前接到一个发饰订单,美国客户的技术要求,远非业内一般企业所能承接:发根0.5厘米处精准染色,“机器做不到这一点,全凭染色技师的手工造诣来揣摩,”有着33年工作经验的染发师傅兰孝建介绍道,其染色的温度、频率、着浆的均匀度等等,均须达至微妙之境……临阵受命的,是染发技师徐成功团队。
结果他们如期交出了一份答卷:巧妙运用“接力染色”法,头发根部0.5厘米范围内精准染色后,不掉色、不花色……“这是一种技术创新,使发饰更趋于自然美和流行色。”客商赞叹说。截至目前已多次追加订单。
今年44 岁的徐成功,是即发集团的染发技师,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他硬是摸索出了一套“一清(清楚头发的不同产地)、二准(抓准染色前头发的底色)、三必须(必须保证无浆、低温、快速染色)、四不要(确保成品发不要掉色)”的染色“绝活”,由于他染色总是能实现一遍成功,同事们都幽默地称他“成功”,而也就是这个“工匠团队”应对着一项项高难度的海外订单……
旁人的“单调”工序,他的快乐世界:专攻难题练出绝活“一瞅准”
1993年,20岁的徐成功来到即发集团染发厂,刚进厂师傅们就注意到了这名染色工:整天跟随着师傅形影不离,想方设法“偷学”……
他人眼中“单调”的工序,对徐成功来说,沉浸其中却是充满乐趣——不同类型头发的变化、色彩的分合,令他深深着迷。
其实,发制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它主要以优质人发及人造发为原料,集选料、梳拉、吃酸、染色、烘干、剪边整形等30多道工艺和50 余种技法为一体。
“染发是一个重要环节,处理不得法,造成头发掉色花色,‘成功’的本事,就在催化、染色这两道工序中。”兰孝建说。
所谓催化,就是通过原头发的漂洗过程,疏松头发的色素,让原来的发色快速消退;所谓染色,就是把裉色的原发,再按客户的要求进行染色——新的染色与原发色的结合,就是最终出来的成品,“但这个过程中,原头发的色素最容易掉,”兰孝建笑着介绍,这也正是徐成功显真功的时候——
染发车间,一大束黑发进锅漂洗,肉眼难以觉察间,这束黑发渐变着色谱:浅黑、淡黑、灰青……操作台前,这团旋转的“迷幻色”,一旁的我们看得眼睛都要打盹了,但徐成功却神色淡定,凝神端详……顷刻之间,他的双眸闪过一道亮光,“好了!”说话间,他就把头发捞了出来……这就是他的绝活——“一瞅准”,一眼就能看准啥时出锅,头发的底色才最适宜,“早一分或晚一分都不行!”
头发丝儿上看“色艺”,细致入微是他不变的从业观
染发车间,一位青工从机台上拿走一副假发,身后,几根头发丝悠悠飘起,缓缓落下,谁也没留意……
几分钟后,走进车间的徐成功经过此处,立时发现了什么,象捕蝉的黄雀一般,伏身,凝神地面,把地上的小头发丝儿捡起来,一根也没落下……这已是“成功”职业生涯中司空见惯的小细节。
“您知道人发在业内被称作什么吗?‘黑黄金’,原料匮乏,一根也浪费不得!”徐成功一番话,道出了头发原料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全世界各人种的头发混成一大把,搁他面前,他立马就能告诉你哪根是美国的,哪根是印度的,哪根是朝鲜的、马达加斯加的……这一切对“成功”来说,已简单如同外语学习的ABC。
中国发、印度发、越南发、欧洲发、朝鲜发,不同的发质面临不同的要求,在分清发质种类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底色处理,光这一项,徐成功就为此做了上千次试验……
要做到不花色和不掉色,除了抓底色之外,染色过程中对无浆吃酸、温度控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的操作要求也要精准拿捏,还要加入“不损害头发发质”这个技术指标,这一切,他都摸索出一整套操作小技巧……“要掌握这么细,必须是个有心人,而且没有十五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老师傅于道水说。
即发工匠,担起技艺和精神的传承
“染发工艺要靠师徒传承, 许多细微技术、实践经验,几句话是说不明白的。”即发集团总经理杨为东介绍,而徐成功对企业体现的价值在于,无论是做徒弟还是当师傅,他都让这座“传承之桥”畅通了起来!
靠一股谦虚好学的钻研劲,青年徐成功刚进厂就深受青睐,师傅传授技艺总倾囊相授,“他是个有心人啊,每次都掏出笔记本记下来,回到家就潜心钻研。”师傅于道水回忆道,时间不长,徐成功就在技术上成熟起来……
现在徐成功当师傅了,有没有像自己当年那样的徒弟呢?他笑而不言,但为让徒弟们熟练掌握至关重要的染色技术,他扮演的是一个苦口婆心者。平日里和蔼可亲,但教徒弟时的认真劲儿令人生畏,这是刚进厂的大学生杨盛盛对师傅最深的印象,“技术上不按他说的绝对不行,但他传授技艺一点就透,譬如根据水果蔬菜的特殊颜色教我们理解染色的小方法,十分给力!……”
徒弟们心目中的“成功”,已然是染色工匠的化身,浑身上下透发着一股潜力和灵性,在染发这片天地里发挥着一种“传帮带”精神……
(梁孝鹏范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