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相逢说古城。2016 即墨古城民谣节,让期盼已久的市民们一睹为快,领略了建设中的即墨古城风采。
即墨古城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历经1400多年变迁,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青岛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经过三年多的精雕细琢, “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规划格局日渐清晰。
2016是古城建设的收获之年。安置区居民如期回迁,核心区整体推进顺利,示范区及东、西门里大街两侧商业区建成,其它区域商业、住宅和公建稳步推进,一座有生活温度、商业热度和文化深度的古城呼之欲出。
千年古城方兴未艾
从东城门———潮海门步入,大树掩映的“牌坊街”首映眼帘,引导人们从古城梦回明清时代。
“学宫、东城门楼、西城门楼、文庙等公建主体和彩绘已经完工,准提文化馆、财富民俗馆、城隍民俗馆、戏台、真武民俗馆、南城门楼主体完工,沿街商业、住宅主体全部完工,考院、万寿宫主体外饰面装修完成。”即墨古城规划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曲维伟介绍,虽然古城建设施工面广、建筑体量大、施工工艺高,但核心区建设推进顺利,圆满完成了2016 年度建设任务。
在这里,小到一块城墙砖的尺寸、街巷名称,大到城墙以及各个公建单体的位置,古城规划建设者们依据史料,严格考究,精益求精,千年古城的历史画卷一寸寸舒展于世。
2016是古城居民倍感温暖的一年。1 月,古城片区14 个村(居)、4959 户、1.6 万余名居民顺利回迁安置。安置区新建住宅6982 套、商业网点180套,分别交付6232套、105套,基本实现回迁区3200 户供热达标供暖。目前,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其中中山街、营流路、古城北路、古城南路、东关街北段、南关街等道路完工并通车,实验一小新校区及两处幼儿园完工并达到交付标准……
文化商业聚集地凸显
2016是古城商业热度骤升的一年。即墨古城商街与院落销售过10亿,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投资价值广获认可。
无论是中国饭店集团10 强、全球酒店集团100强的君澜酒店,台湾著名的海堂文创,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汤瑞仁女士于1987 年创办的毛家饭店,还是香港康年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妙思吧、大风堂、人间净土,以及意大利芭淇奥、四川味蜀吾……一批青睐一二线城市、有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商家和商业业态,蜂拥而至。
一年来,通过整合全国及海内外商业力量,即墨古城的商业热度和生活温度持续攀升。
“招商业态涉及四大类九个业态,餐饮、文创、零售、非遗等招商状况不错。”市招商局党总支书记、古城招商组组长牟军介绍,目前,品牌商家资源库已储备各类商家信息2000余家,签约商户近70 余家,其中商业签约面积近2 万平方米,占一期商业的55%。
文化植入打造新高地
2016,一场声势浩大的民谣节让即墨古城声名远扬。
9月16日至10月7日,累计举办36 场专场演出,100 余场快闪,14 场网络媒体直播,11场大家谈,吸引37.6万人次畅游古城,展现了即墨古城作为“青岛城市名片”的巨大文化魅力。
节庆期间,老狼、水木年华、张磊、吉祥三宝等歌手在古城献唱,中秋诗歌朗诵、柳腔晚会、即墨原创节目展演等30余专场演出提升民谣节热度,大鼓书、柳腔、秧歌、小丑杂耍等民俗表演吸引观众围观,即墨老酒、即墨麻片、葛村榼子等非遗传统技艺的展现,重现古韵商街繁华,彰显千年商都生活温度、商业热度。
将文化融入建设,以文化提升品位,即墨古城竖起“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文化新地标。
2016年4月,中国楹联文化传承基地花落即墨古城,中国第九届楹联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东阳非遗传承人黄小明,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时忠等知名专家为古城建设把脉;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等专家学者在古城举办文化讲座;孔子研究院院长孔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部务委员杨曾文等助力挖潜即墨历史文化。
……
古城改造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千年历史文脉而实施的民生工程,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寄托。2017年,即墨古城将继续坚持精细化、生态化、人文化的理念,高质高效推进核心区建设,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