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追“新”逐“绿” 擦亮生态环保“新名片”天蓝城美 竭力提供绿色热力资源多频共振 守好生态环保安全底线打造样板 书写生态优先绿色答卷和谐共生 十万尾鱼苗放流母亲河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5

新能源建设分公司

追“新”逐“绿” 擦亮生态环保“新名片”

关键字:名片,环保,生态,擦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时值盛夏,共和盆地蓝天高远、风光旖旎。一缕缕穿过云层的阳光被光伏板“捕捉”,悄无声息地汇聚着“阳光财富”,新能源建设分公司的建设者正忙着追“新”逐“绿”,项目现场到处跃动着勃发的生机。

绿色低碳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新能源建设分公司牢牢守好专业发展和生态环保两条底线,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全力展现新能源建设者的新使命、新担当、新气象。

合规管理推进“绿色工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对青藏高原地区大型光伏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建设分公司积极响应,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凭借多年耕耘新能源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生态环保“武功秘籍”。

在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阶段,分公司积极参与对接各级环境、水利、国土资源、林草等行政主管部门,确保项目选址合法性和手续办理合规性,认真开展开工前环保水保交底、编制环保水保专项措施方案,确保环保水保检测监理人员配置,规范制定项目现场废料处理、降尘处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为项目合规、顺利开工保驾护航。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分公司对现场采取的禁止随意碾压草原、减少水土流失措施、扬尘控制、噪声振动控制、水土污染控制、建筑垃圾控制、有害气体排放控制、节能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等措施进行检查落实,有效防止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以高效管理促进项目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进。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惟进取也,故日新。持续提升生态环保管理能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分公司以科技和技术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科研工作,在高寒高海拔盐渍地、荒漠砂砾石地等自然环境展开全方位研究和应用。

分公司参与的青海省科技项目《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荒漠化土地治理及生态综合利用》,通过光伏项目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光伏+荒漠化”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项目一次性通过青海省科技厅验收,科技成果评价为国际领先。分公司积极应用科研成果,在项目初设阶段,根据新能源项目特点,积极配合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案,在大庆基地二期项目、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多个项目中合理布置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便于质量控制又减少土地扰动的钢管桩及PHC桩代替传统的灌注桩基础,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综合效率。

和谐共生守护“绿色高原”

在分公司打造“绿色工程”的过程中,营地环境、复耕补种及“牧光互补”是分公司建管人员守护“绿色高原”的细节措施。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公司对各建设项目部营地提出了环保新要求,从节约用地到规划停车区域,严格督促各参建单位以绿色建造全过程管理要求建设项目营地。针对复耕补种和气候天气,分公司小到确认复耕补种植被品种,大到分析地势及暴雨季节的排水、调研积水对桩基稳定性的影响,这种注重细节打磨、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分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光伏羊”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动物,更是共和地区牧民们脱贫致富的生活基础,已经成为共和地区的一张“绿色名片”。分公司遵循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理念,合理布置支架高度,光伏组件离地最低高度调整为1.5米,便于羊群在光伏板下进行生态养殖,不影响羊群在施工区的正常活动。

新能源建设分公司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加速专业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争当生态文明与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韩文彬)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黄河水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43号   邮编: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