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政策陆续出台。目前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在30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以及多家银行机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
王兆星介绍,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1—9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左右。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特别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尽职免责机制,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业内生动力,降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的依赖,更多地根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同时,也要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王兆星说,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银行要区分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分类施策,稳妥处置。比如一些中型、大型的民营企业遇到了暂时的流动性的困难,如果企业是有前景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订单和现金回流,对于这类企业银行不要停贷、压贷。相反,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也落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被淘汰,有些甚至可能是“僵尸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就需要逐步退出。(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