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记忆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3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12-30

讲好乡村振兴河南故事

2021年度记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开启百年奋斗新征程,“三农”工作将更加重要,“三农”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作为服务“三农”的省委机关报,一年来,我们坚持党报姓党、坚持“三农”特色,讲好“三农”故事,展现“三农”成就,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读者好评,受到了农民欢迎。年末岁尾,本报梳理全年重点报道,特别推出《年度记忆》版,与大家共同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

展望2022年,我们将继续突出“党媒”“农媒”特色,为农民说话、为农业服务、为农村助力,团结鼓舞全省农民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年度热词

建党百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记录我省百年巨变,本报结合各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效,精心策划了多个专栏,推出了多组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全省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特别策划“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堡垒”“追寻初心中原印记”“党员为咱办实事”“百名党员群众心声向党说”

新闻记忆《铁谢人越来越“铁”》《新中国治淮第一坝--石漫滩水库》《有声有色西罐村》《吴祖太与红旗渠--六十一年后心追寻》《电影村圆“公交梦”》《10万元特殊党费》《东坪村的农家乐》

南水北调

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特别策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践行嘱托新答卷奋勇争先开新局”

新闻记忆《上善若水人民至上》《大河上下处处家》《孟庆辉说:那就上清华吧!》《丹江鱼跳上太行山》《娶回媳妇嫁出女》《“小老虎”戏水》《水清人亲根相连》《他们为什么哭》《一库清水出淅川》

乡村振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宣传和引导,本报创新传播内容、贴近乡土民情,倾力推出了多组系列报道,全方位反映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特别策划“乡村振兴河南样板”“书记谈乡村振兴”“新农人新风采”“探访济源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咱村里的年轻人”

新闻记忆《扎下深深的集体根》《登上高高的王屋山》《“变”出火火的新乡村》《柴旭良的“好巧不巧”》《宋瑞治了弯柳树村“根上的贫”》《“三变”改革的偃师时间》

全面小康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作为全国脱贫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特别策划“进村入户看小康”“你好,小康”“犇向幸福”“数说河南脱贫攻坚”

新闻记忆《千年梦圆!脱贫攻坚的河南答卷》《征途漫漫惟有奋斗》《1+10+100=幸福小康》《小康路上好风光》《返贫?不可能!》《凉风出来当钱花》《一盆蕙兰十多万》《海拔千米的星空帐篷》《崔更的红包储备》《“分蘖”出来的小康》

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社会稳定的“定海针”。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的牵挂。

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工程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总书记的这一席话,也为本报做好“三夏”报道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特别策划“豫见麦浪”“中国粮仓·河南担当”“奋战三夏”“粮安万里行”“抓好三秋生产确保粮食丰收”“新麦收故事”“藏粮于技看中原”“顶端问麦”

新闻记忆《今年河南夏粮丰产又丰收》《夏粮丰收了经济托底了》《夏收夏种1小时搞定》《看不见“铁流滚滚”了》《老牛真牛!麦种换辆奔驰车》《麦浪中的神器》《庄稼地冒出“文旅苗”》《祁楼村民在家坐等收粮》《“面条田”种成万亩方》

共庆丰收

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今,丰收节已逐渐成为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本报自9月14日起连续推出特别专栏,并于丰收节当天利用24个版面,以小康为主题、以农民为主角、以农村为主场,全面展示各地丰收成果、特色物产,展现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向全社会传递丰收的快乐。

特别策划“庆丰收感党恩”“丰收节特刊”“硕果盈枝喜上心头”“丰收节里话幸福”“丰收节互动答题H5”“走进粮库开放日”“丰收有你有我”

新闻记忆《这个丰收不平凡--写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丰收了!咱给中秋家宴加道菜》《“洋红薯”落户小乡村》《幸福生活“梨”不开你》《打谷子拔花生田间地头话丰收》《万亩梨果迎宾朋网红直播晒丰收》《“牛王”“梨王”闹丰收》《济源处处是“丰”景》

防汛救灾

7月中旬以来,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在这危难时刻,每个中国人都从心底呐喊出“河南,加油!”这一刻,我们团结一致,守望相助!

7月2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对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本报迅速组织成立5支“防汛救灾采访突击队”,用一篇篇报道为防汛救灾凝聚起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特别策划“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众志成城防汛救灾”“最美身影”“防汛救灾进行时”“记者在一线”“致敬挺身而出的英雄”“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新闻记忆《暴雨!灾情!挡不住农业人的坚守》《凉凉的积水暖暖的心》《新镇镇,安!新镇村,大安!》《濮阳“独腿”小伙自发驰援新乡》《洪水在涨无人伤亡》《600多公里爱的往返》《倾“馕”相助9000里》《一车小麦群众的定心丸》《我们来自唐山》《“皮划艇兄弟”的逆行》

年度农话

在本报全年的报道中,很多采访对象的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话语简单朴实,但却真实反映了我省农村的现状、农民的心声。

●不解决优质小麦的产量问题,即使售价高于普通小麦,也可能出现加价不增收的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

●真正深入到群众中,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

--省农业农村厅驻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第一书记杨涛

●只有把我的团队带好,把班子建好,才能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农村“三变”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济源示范区思礼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洋

●高粱也是粮!它既是口粮,也是优质的储备粮,还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转换率。

--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

●说种粮不挣钱的,那是种得少,种得多了咋不挣钱?

--舞钢市矿建街道赵案庄村种粮大户王培军

●“感谢党的好政策呀,让我们从祖祖辈辈居住的黄河滩区搬了出来,来到了城区,住进了楼房!”

--长垣市蒲东家园社区居民吕祥林

●只有环境好,人们才愿意来,有了人气,不愁农场不红火,我这叫“先喂窝子后逮鱼”。

--太康县逊母口镇豫枫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夏振飞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