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粮食安全第一关筑好农业发展“数字道路”绘就乡村振兴“绿”底色发展岐黄文化产业为乡村聚人气“河南两会用图”颇受代表委员喜爱乡村振兴的“原阳模式”叶县粮食产量连年稳中有升济源17个项目集中开工如何做好“三农”工作?听听代表心声漯河不拘一格引聚人才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38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1-07

筑好农业发展“数字道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梦露

“生鲜农产品是很‘敏感’的,你不能完全控制它成熟的时机和最佳保鲜期,一旦错过,品质就会大打折扣,生产销售这类农产品就是与时间赛跑,而数字化就是对抗时间最好的‘交通工具’。”1月6日,省政协常委、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钱晓玲谈到自己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提案》时,道出了自己的初心。

茶叶就是典型的生鲜农产品,保鲜期只有几个小时,收获后必须立刻进行炒制,才能延长保存时间。“我们企业周边,有很多茶农种植规模小,他们收获的茶叶都是通过我们在各村设置的收购点卖出。”钱晓玲说。

“但农户数量多,茶叶收获时间也不确定,对接不上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一旦错过了黄金时间,那批茶叶就完全不能要了。”说到这,钱晓玲语气有点可惜,茶产业是信阳的重点产业,遍地都是茶山,满山都是茶农,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能免受很多损失。

数字经济时代,农户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市场的对接速度和精准度。“河南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大数据建设基础薄弱,整体利用率低,大部分地区缺乏对农业大数据的管理意识,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小农户的农产品不能稳定地卖出好价钱。”钱晓玲说道。

提案里,钱晓玲建议加大农村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精准种植和养殖,加强智能化农业装备应用,推动更多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到乡村产业中,更好实现分散农民与变化市场的精准对接;同时加强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推进农业单品种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库,开展数据分析预判,指导农业精准生产、精准营销。

“过去我们总是说‘想致富、先修路’,现在光修水泥路、柏油路不够了,数字道路也必须安排上!”钱晓玲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