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王向灵
“爸爸,你手机上来红包了!”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远在商丘永城务工的沈丘县槐店镇大王楼村村民张海华,一大早就收到一个红包。红包是该村村干部王和平发来的,“面额”900元。
“远在他乡过年,村干部没有忘记俺老张啊!”满脸幸福的张海华说,每年小年前后,村委会都会按人头给乡亲们发红包。
大王楼村为何要给村民发红包?红包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好奇,记者走进了大王楼村。
1月22日下午3时许,大王楼村村委会大院里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发红包活动开始了,王和平和几个村干部边发红包,边招呼着大伙儿:“乡亲们戴好口罩,自觉保持1米距离,按顺序来,每人150元,一共2151个红包,人人都有份。”
“俺村从1980年开始为群众发放红包,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了。”83岁的大王楼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观义告诉记者,1977年,大王楼村筹资兴建了村办集体企业银粉厂,1980年,银粉厂开始有了“家底儿”,村“两委”决定,每年春节向每位村民发放20元“红利”,从此揭开了每逢春节发红包的序幕。
“别看第一次红包金额仅20元,但群众领红包时特别激动,那时候一名国家正式干部每月工资才几十元。”王观义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村里流传一句顺口溜,‘小红包,过肥年,外村群众都眼馋’。”
此后,随着银粉厂效益不断增加,红包的金额也逐年增加。“今年春节,村‘两委’原本打算在去年发1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00元,但由于村里疫情防控,购置口罩、消毒液等各项开支,只好还按去年的标准进行发放。”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奇说,大王楼村已为村民发放红包600多万元,仅今年就有32.265万元。
记者了解到,对于老年人及行走不便的村民,村“两委”干部负责送红包上门。由于受疫情影响,像张海华这样在异地过年的共计30户154人,村干部优先通过微信及时将红包发到他们手中。
“对于异地过年的村民,我们优先把红包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感到村‘两委’没有忘记他们,异地不隔爱,身在他乡有亲人。”大王楼村党支部书记于洁说,“村里发红包的传统不但会继续下去,而且红包要越发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