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小剑李振阳通讯员黄晓婉)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河清岸绿,塘满鱼肥。2月22日,记者走进光山县斛山乡卢湾村吴岗村民组,看不到往年节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目之所及,一派洁净和谐的自然田园风光。
“我家地势低,容易积水,以前推门出来就是臭水沟,夏天苍蝇成堆,现在门口建了污水治理湿地,处理后水也清了,环境也好了!”卢湾村村民吴德耀跟记者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满脸喜悦。此前,他还为污水处理项目建在他家门口找村委会“红过脸”。
卢湾村生态变美的“法宝”是村里的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村口池塘附近,可看到10平方米左右用木栅栏围起的3个微型湿地,一个用盖板盖起来,另外两个池子表面漾着一层绿水,上面长满水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栅栏四周全部铺满草皮,远远望去,像一个“口袋公园”。
光山县位于浅山丘陵区,当地利用自然地势落差,通过串户纳管,全村各家各户污水汇入到总管网中,通过化粪池、格栅调节池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通过地下三格式厌氧处理实现污水二级处理,再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模拟自然湿地对污水进行三级处理。经过层层过滤净化,原先散发出恶臭的水体变成涓涓清流,滋润着池塘里的鱼虾和田地里的庄稼。经该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这种生态治污净化系统每吨水处理费用合2~5毛钱,比常规污水处理厂每吨便宜近1元。
从2019年起,光山县将全县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列为补齐村镇建设短板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工程”。通过实施PPP项目,由县供销社牵头,光山城投公司负责筹建,先后投资5亿元,打赢“小县城、穷财政、干大项目”的逆袭战。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原则,该县在水环境治理中坚持因地制宜、雨污分流、生态湿地、达标排放4个理念,结合资源化利用方式,使污水治理设施与村容村貌相匹配,与农村自然景观相融合,让农村居民曾经为之头疼的污水,不仅得到系统治理,还能充分发挥“余热”,能还田能赏景,将人居环境的“减分项”变为“加分项”。
目前,该县已在16个乡镇基本建成48个生态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