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红立许金安通讯员赵笑菊)“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里俺们只管编,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天还能赚三十多块钱,‘竹梦小镇’让我越干越有劲,越活越年轻!”2月25日,袁相生表达了对眼下生活的满意。
袁相生是洛阳市洛宁县兴华镇沟门村村民,也是传统竹编手工艺人。2020年,随着“竹梦小镇”的崛起,村里成立竹编合作社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袁相生变身“上班族”。
兴华镇位于有着“北国竹乡”之称洛宁县的西南部,竹林面积1100余亩,集中分布在兴华村、西南村、西坡村、袁洼村和沟门村。
近年来,兴华镇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修通了从镇区到沟门村连接5个村庄的“竹梦大道”,依托丰富的竹林和山水资源,厚植竹元素、深挖竹文化、创新竹产品,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打造了以沟门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四个村的“竹梦小镇”生态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如今已成为涵养“竹文化”、品味“豆腐宴”的好去处,一步一景,步移景变,集康养、休闲、研学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网红打卡地”。
沟门村党支部书记白光武介绍说,依托“竹梦小镇”,村里结合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和旅游优势,成立了劳务、竹编、旅游服务等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专业运营团队,指导建设豆腐加工厂和精品民宿。30多名群众经过系统培训,不但成为“竹梦小镇”的服务和管理人员,还承包部分小工程的施工。
洛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华镇利用生态竹林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竹梦小镇”,培育了文旅融合新业态,彰显了自然美、产业美、文化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