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理坤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广为流传,二月二的风俗更是家喻户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节日来源
二月二习俗的文化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崇拜与社祭习俗。春季二月二左右,正是百虫复苏时节,人们视龙为百虫之长能震慑百物,故而在龙抬头之日采取一系列措施祭祀龙神,以祈求龙神驱除百虫,从而祈得吉祥。
二月二作为传统节日,在隋唐时期已见萌芽。明清时龙抬头风俗已经蔚为大观:如引钱龙,打开庙门香火缭绕祭祀传说中掌管雨水的龙神,它折射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无比渴望。如煎饼贴符,嘉靖年间河南地方志《尉氏县志》载:“二月二日,俗名龙抬头,谓惊蛰也,各家贴符禁语及摊煎饼食之,以厌胜蛇蝎,不使近人。”煎饼需要高温加工,象征着震慑初春萌动之害虫。再如灶灰围屋,清扫厅堂,嘉靖年间河北《广平府志》载:“二月二日撒灶灰围屋禁蝎……于雷始发声,取东墙土收之,能疗蝎蜇。”时人以此趋利避害,保护一家人平安健康。
围粮囤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囤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春种秋收,二月二作为阳春的开始,自然被赋予丰收的希冀和渴盼。
围墙根驱害虫
“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趋利避害的本能,二月二表达了人们避免毒虫危害、身体安康的良好愿望。
拍墙头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在淮阳有二月二拍墙头和拍石磙的做法,人们一边拍还要一边唱:“二月二,拍墙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拍石磙,金子银子往下滚。”古往今来人同此心,对丰衣足食幸福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
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红运当头。
吃龙食
饮食上也讲究吃出好运: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是“吃龙子”,吃春饼又称“龙鳞饼”等。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称,正如二月二的风俗习惯东西南北各有千秋,但是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却殊途同归。对于生活在全面小康社会、2022年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在春暖花开的“龙抬头”时节,昂首阔步在人生、事业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