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种粮有赚头农民有劲头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漯河汝阳抗旱浇麦保丰收博浪大地再生金让太行红薯红全国十种“神奇种子”被发掘保护用机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1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08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

让太行红薯红全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

“河南红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三,特别是太行山区更能发挥红薯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势,产量大、效益好。长期以来,红薯深加工仍是我们红薯产业发展的短板,亟须把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以此推动乡村振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在裴寨村的支持下,太行山红薯产业正在迅速壮大,仅张村乡的一家红薯加工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4.5亿元。”

裴春亮建议,首先要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薯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科研院所,结合龙头企业,从育种技术、加工工程技术和薯类培训推广三方面入手,形成红薯育、繁、加工和推广技术体系,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要补链强链,在红薯产地尽快建设规模化红薯淀粉精深加工生产线。应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尽快建设日产1000吨以上的淀粉生产线,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使农民种植有目标,企业生产有货源,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裴春亮最后建议:“要创新金融支持,建立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对接红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红薯产业集聚。通过金融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收获利润。”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