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青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地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守田有责,耕地有了守护人
3月3日,天刚透亮,中牟县姚家镇十八里卢村党支部书记、四级田长卢志民已经走出了家门,和村里的网格员一起到田间巡查。这已经成为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
姚家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孟江涛告诉记者,全镇每天有267名田长和网格员在巡查,各类乱占耕地、违法占地苗头均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
孟江涛边说边拿出手机,点开动态巡查监管App,“在这平台上面可以查看自己管辖田块的动态信息,如果发现哪个田块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上传图片到后台,快速解决问题。”
2020年年底,河南先行先试,推进一张由田长和网格员织密的大网守护“中原粮仓”的每一寸土地。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落实责任人,将耕地保护纳入各地市、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依托大数据和5G监测系统,研发田长制巡田App,对接智能监测平台,给耕地和基本农田装上“天眼”,实现了实时监控。
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督局局长何涛介绍,目前我省有22万多名田山长和网格员认领了责任田、责任山,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借助卫片执法、遥感监测数据、自然资源执法监督等手段,一张“天上看,地上查”的“天罗地网”已经常态化运行。
管田有方,种粮人更有奔头
3月6日,郸城县胡集乡的马振东站在田埂边娴熟地操作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他告诉记者:“5分钟就可以喷洒完一亩地,省时省力,非常高效!”
马振东家的耕地都流转了出去,接受专业的科技培训后,他上岗成为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田间管理员,不仅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另外每亩地每年还有800元的土地流转金。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经济师王志刚说,将“散”的土地聚起来统一管护,可以更好地进行机械化作业、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经营,每亩土地可以减少80元成本,增加20%的收益。
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处长李中伟介绍,运用科技元素,依托互联网对土地开展智慧化、数字化管控,都是我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开展的有益探索。土地流转,资源盘活了,大户进来了,规模上来了,利润更高了,种田的农民更有奔头。
护田有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为守好每一寸耕地,河南深入推进“管控性、约束性、补救性、建设性、倒逼性、惩治性”六重保护措施,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确保“口粮田”绝对安全。
“粮稳心安,在保护耕地上来不得半点含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锋表示,“我们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严守‘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两个必须’的硬要求,动真碰硬抓好耕地保护建设,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对耕地实行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必须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持续擦亮河南粮食生产这张‘王牌’。”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河南乡村,像马振东一样的种粮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守好地,种好田,收好粮,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