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刘门村火红“柿”业带来红火日子叶县栗林店村艾草种出致富产业链图片新闻“鸽”畅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淮滨县张庄乡 桃林树下养土鸡林下经济有“钱”景磨地坪“磨”出一片新天地油茶树成农民致富“摇钱树”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29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22

叶县栗林店村艾草种出致富产业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邓见成(右一)向客商介绍本村艾产品范旭东摄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焦萌范旭东

近日,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叶县常村镇栗林店村艾草系列产品名列其中。

小艾草何以长成村民致富“摇钱树”?3月17日,记者走进栗林店村,探寻其致富“秘诀”。

“大伙加油干,咱们争取今天把这茬艾草种完。”在栗林店村艾草种植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邓见成正带领村民种植艾草。

“我们尝到了艾草种植的甜头,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这一茬20多亩是今年新流转的地。”邓见成说,以前谁也想不到,这随处可见的艾草,竟然能变成我们村致富增收奔小康的“法宝”。

常村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很适合艾草生长。“以前山上生长很多野艾草,有外地来的药材收购商专收艾叶,秋天,村民们农闲时就上山收割捋叶。”邓见成说,随着该镇收购艾叶的商贩越来越多,村民逐渐意识到了艾草的价值。

2018年,叶县将艾草种植作为常村镇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每亩地给予750元作为启动资金,还向种植村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推动乡镇特色产业发展。邓见成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南阳、南京、常州等地学习,了解艾草市场情况,学习种植管理经验。

2018年年底,该村流转了398亩土地,开始种植艾草,按照“党建+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党建+合作社”的村社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艾草种植个人承包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的模式,村干部带头承包。承包后按每亩上交100元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万元。

“地里的艾草是循环着割的,一年可以收割三茬,晒干后1亩地年收艾草800~1000公斤。”邓见成说,别看艾草生命力强,要想收获品质好、产量高的艾草也大有学问,种植两年艾草的土壤就会板结,需要把艾草苗全部拔除,用土地深松机进行深松,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肥力。

“一到收割艾草的时候几十个村民下地,大家有说有笑,可热闹了,我还会拍一些劳动时候的短视频,好多人给我点赞哩。”邓见成的妻子张俊兰常到地里组织大伙干活儿,她说,割艾草一天能挣100元,村民可以得到“流转+务工”的双重收益。

目前,该村艾草种植已发展到500多亩,艾草收割时可提供临时性工作岗位80余个。

“艾草行情一年一变,可艾产品的价格比较稳定,我们还得上艾草深加工项目!”不满足现状的邓见成和村“两委”干部商议着发展艾草深加工项目。

2021年4月,总投资100万元的栗林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艾绒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

走进艾绒加工厂,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袋袋优质艾绒整齐码放在厂房里,堆得像小山。同时,该村还利用闲置民房作为生产车间,生产艾灸条、足浴包、艾枕等产品,使得一些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挣钱。

“现在做艾条的有6个人,做足浴包的有10多个人,艾绒加工厂里有五六个人。光在厂房作业的就有二三十人。”邓见成说,随着艾草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20余名村民在生产、加工等环节受益。

“我们生产出来的艾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邓见成说,村上种植艾草本身质量就好,做产品时用料也足,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现在做的产品基本都是订单销售。

目前,依靠栗林店村艾草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创收20余万元。同时,稳定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全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拓展深化艾草种植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用艾草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谈到今后打算,邓见成信心满满。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