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鸿飞文/图
3月23日,接连藏了几天的太阳终于露出了头,但行走在汝州市大峪山区,依然觉得清冷。
靳马线刘窑村路段,河东组70岁的刘福祥和妻子正在用石头垒砌护坡。
护坡上是刘福祥的家,门楣上“鸿福吉祥居”几个石刻大字很是喜庆,除了门前堆放的建筑用砂石外,家里其他地方干净整洁。
沿靳马线向东,盘旋至山顶到达下焦新村时,数十名村民正在村后坡地栽植油松。带队的村干部陈根照说,虽然出的是义务工,但大家很有干劲,头天种的是一批红叶石楠。
行走大峪,问起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全都知晓了解,也很支持。“这都是自家的事儿,肯定要干好。”黄窑村57岁的计香莲说,“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黄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涛说,村里有户籍人口372户1449人,常住的也就八九百人。村里每周三次组织保洁员带着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清理各小组和河道垃圾,每月组织一次全村大清理,常态化、制度化。
驱车靳马线上,远眺山岭丘壑,粉色的和白的,是漫山遍野的杏花,间或有一道道鹅黄,那是盛开在梯田上的油菜花。
靳马线是汝州北部山区旅游公路,按省级美丽公路建设标准建设,全长38.7公里,其中有28公里由东向西横贯大峪镇,连通弘宝汝瓷文化园、豫西抗日纪念馆、临汝抗日县政府纪念馆以及青山后、云堡妙境等景区,春有杏花节,秋有红叶节。这条路也是大峪镇花椒、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外销的致富路。
汝州市副市长、大峪镇党委书记张飞说,大峪镇全域是山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把山区变景区,在发展共建共享式全域旅游中,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鲜花盛开的村庄
房前屋后油菜花飘香
种树就是种幸福
公益性岗位人员打扫卫生
下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