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红立通讯员郭小梅)“中国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脱贫攻坚有一些不同,乡村振兴需要‘普适性’路径探索。”4月14日上午,济源示范区第一期“乡村振兴大讲堂”正式开讲。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浮梁乡创学院副院长洪涛以《关于文化产业赋能振兴的探索与乡村文旅的思考》为题对参会人员进行视频授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成富营介绍,“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每月开展一期,根据疫情情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进一步激活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济源本年度“乡村振兴大讲堂”重点围绕“三农”工作重点,主要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大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国家政策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难题中确定一批课题,邀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或者基层一线农村干部进行授课。
“听得明明白白,理解得透透彻彻,乡村振兴正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大峪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备祥说,通过聆听讲座,获得了更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为村里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培训了。”在王屋镇分会场,愚公村党支部委员乔天保表示,通过本次学习,他意识到村里农家乐发展滞后,将把本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