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民喂牲畜还管麦田穿越千年寻味信阳毛尖茶文化“拄拐”坚守三尺讲台追梦健康产业夯实能力根基练就担当本领六千万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办税一分钟退税电子化淮滨县“口袋公园”增幸福延津县太平庄村变废为宝村庄“靓”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4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20

穿越千年寻味信阳毛尖茶文化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的茶园

□本报记者王旭文/图

人间四月天,是信阳毛尖上市的季节,豫南大地上茶香四溢。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在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里,就把作为贡品的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4月19日,说起信阳毛尖的前世今生,信阳博物馆文创与宣传推广部负责人刘雨娴滔滔不绝。

走进信阳博物馆二楼的茶韵天香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单独陈列在竖形展柜里的一枚古铜色金牌。

“这枚金牌是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刘雨娴说,这次博览会让信阳毛尖名声大振。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现代。茶树最初是野生的南方嘉木,上古时期,主要依赖“风、鸟、兽”把茶籽带到适合种植的地区,茶树才从滇黔川漫播到秦岭一带。

“但秦岭高峻,有碍向西北传播,加之气候不适,茶树不宜生长,所以茶叶种植从秦岭折南,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信阳很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区。”刘雨娴说。

信阳是茶叶的故乡,有据可依。

“在固始县白狮子地墓地,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号战国墓,出土了37件器物。”刘雨娴说,“在墓主人的主棺上,布满20至30厘米厚的叶片,被棕绳结成网状网在上面,这些叶片叶脉明显,呈网状分布,边缘有锯齿,上密下疏,经茶叶专家认定,该植物为战国晚期的野生茶。”

到了现在,品质最好的信阳毛尖产地集中在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为毛尖的生长提供了天然资源。

从鲜叶到茶叶,炒制工艺尤为重要。清末至民国时期,信阳相继成立“元贞”“宏济”等“八大茶社”,他们注重引进先进制作技术,使信阳毛尖炒制工艺逐步得到完善。

茶韵天香展厅里有一组手工炒茶场景的3D模型,从筛选、杀青、理条、初烘、精选再到存放,完整再现了信阳毛尖手工炒制的步骤及方法。

“现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炒茶也从原来的纯手工变成了半机械化,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一系列的炒制成为信阳毛尖,只需要两个小时。”信

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茶叶种植户肖品说。

歌手周杰伦在他演唱的歌曲《爷爷泡的茶》里唱道:“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作家。”对于信阳人而言,一杯毛尖茶同样承载着家乡记忆。

品味茶都信阳,要从一杯毛尖茶开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