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华通讯员田春雨李云飞)西平县作为一个不沿海、不靠江的中原城市,却赢得了“渔网之乡”的美誉,凭借着村民编织渔网,该县硬生生地崛起一座享誉全国的“中原渔具城”,成了全国重要的渔网渔具生产加工基地。
4月19日,位于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的快乐垂钓渔具公司内,以当地留守妇女为主的工人们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织网袋、伸网框、拉网口、挂网角……一双双灵巧的手不停翻飞,娴熟地编织着渔网;公司负责人王俊贺在电脑前不停地操作,打印机里“吐出”一串儿快递面单;等候在旁的工人,及时依照单据包装、发货,整个现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这一会儿,我就处理了200多个订单,订单大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王俊贺一边敲击着键盘一边介绍,笑意写满脸上。
说起西平的渔网,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说起,当时西平人家家户户编织网兜,也编织渔网、猎网、鸡网等,1992年当地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网兜市场。
后来,网兜逐渐淡出市场,西平驶上了渔网渔具生产的快车道。2014年,该县建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渔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渔网渔具展示交流会,吸引了全国500多家渔具生产厂商和1500余家渔具店采购商参会。
如今,随着返乡创业青年的加入,西平渔网编织这个传统行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不安于现状的80后、90后新生代“网民”们,率先将渔网搬上互联网销售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工地上机声隆隆,工人们忙碌穿梭,在专探乡水泉汪村西侧一座占地79.8亩,建设总面积4.35万平方米,以渔网渔具为主,集生产、物流、仓储、商贸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正在加紧施工。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园区建成后,可入驻企业40多家,容纳3500人就业,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目前,已经有10余户电商走出庭院进入园区。
水泉汪村村委会主任王连峰说,村民们一边“织网”,一边“触网”,依靠渔网与互联网这两张“网”,为当地农民架起了“致富金桥”,在带动周边村庄网店兴起的同时,还给农村妇女与老年人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机会。目前,水泉汪村及周边乡村已有网店近200家,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网店20多家,其中有5家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