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亲看齐,做像父亲一样的人  新县王利施有机肥不打农药熊蜂授粉大别山下的“兰花王”山沟里的电商达人养羊致富日子甜科技种田增产增收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52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26

洛阳市农技中心农业机械技术科科长刘小磊:

向父亲看齐,做像父亲一样的人 新县王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黄红立许金安通讯员李波

刘小磊在谷子地调研李波摄

他从城市到农村,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沉着稳健的中年,从身体健硕到腰肌劳损,从门外汉变为内行人。他见证和参与了农业生产依靠人力、畜力到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他是一位扎根基层,专注于农机普及、保护性耕作推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辛勤耕耘28年的“老兵”--洛阳市农技中心农业机械技术科科长刘小磊。

“向父亲看齐,做像父亲一样的人!”在刘小磊眼里,父亲永远是他人生的坐标和学习的榜样。

情怀 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宗旨

“伊川‘智慧农耕示范项目’还得盯紧点,创一个品牌不容易,争取能早日实现智能化!不要老想着回来看我,果园现在没啥活!”

4月3日,清明假期。受疫情影响,回老家三门峡市灵宝市看望父亲再次搁浅,刘小磊刚想解释,电话那头,父亲却给他一番交代。

刘小磊的父亲刘天送,绝对是个传奇人物。1963年,豫东商丘遭遇特大洪灾,13岁的刘天送随家人“讨荒”到豫西灵宝,落户寺河山。1968年,初中毕业后学习果树管理和栽植技术,几十年孜孜不倦,攻克了20多项难题,成为“灵宝苹果”带头人。1994年,刘天送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据专家估算,几十年来,得益于刘天送的技术革新,灵宝果农增收超过10亿元。

而1995年7月,20岁的刘小磊刚从洛阳财会学校毕业时,面临着人生抉择。“做像父亲一样的人!”有深厚农民情结的刘小磊,选择了与所学专业不沾边的洛阳市农机局,到农机推广站上班,服务洛阳、济源、三门峡等豫西地区百万农民。

“雨鞋、草帽、摩托车”见证了刘小磊的为民初心。

2004年6月,火热“三夏”。一天,宜阳县丰李镇一名群众的联合收割机麦田“趴窝”,且超过“三包”时限。看到对方乞求的眼神,刘小磊二话没说,带着他骑上摩托车直奔宜阳县城。

那些年,一身臭汗、一身油腻是刘小磊“标配”,也是他的高光时刻。

由于工作原因,刘小磊养成了在办公室、家里存放雨鞋和草帽的习惯,他做好了随时奔赴农田的准备。二十多年来,他骑坏自行车、摩托车6辆,穿坏雨鞋30多双、戴烂草帽40多顶。

担当 发挥技术优势,释放农机效能

1995年冬,刘小磊和同事用时一天,从郑州开回了洛阳的第一台联合收割机。自此,洛阳小麦进入机械收割时代。

“那时‘半计划’,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保障豫西地区100多台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等,免费维修,随叫随到!”刘小磊说。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机械刚刚进入农村,故障率比较高。为尽快适应岗位需要,1996年,刘小磊到新疆收割机厂脱产学习一个月,白天进车间拆机器,晚上在宿舍看图纸。

那些年,每年“三夏”,刘小磊就进入了24小时“战备值班”模式,村村寨寨都有他奔波的身影,抢修农机,普及保养知识。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刘小磊有自己的理解。

“为了遏制虫害,父亲甚至连续几个夜晚都蹲在树下,看虫子是怎样钻进苹果的,待苹果树比儿子还要亲!”刘小磊说。

1978年,刘天送专程到山西省农科院学习储藏技术,并在自家试验,其间,遭遇二氧化碳中毒,成功在全村推广,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当年,获得省重大成果二等奖,次年在当地推广。

“这样看来,自己身上也有父亲的影子。父亲服务的是果农,我服务的是农机,都是农业!”刘小磊这样认为。

1997年夏收,为赶时间,他们一天装配了8台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输送包”。“每个几百斤,得两个人抬着抱着安装!”

“腰伤是那时留下的病根,医生说是腰肌劳损,吃西药、中医理疗都不管用。那时候年轻,也有劲,后来想想就是超负荷、高强度劳累所致!”

“病痛”伴随二十多年,这个难忘的“青春印记”让刘小磊更加从容和坚定。农机技术科改制前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最多时有20多人,新同事听说他的故事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农机站的推动下,2006年以后,豫西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有效解放了劳动力。

洛阳市农技中心人事科科长金松灿介绍说,2014年,国家“保护性耕作”战略提出后,农机技术科积极对接原农业部保护性工作研究中心、原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等,组织相关农机制造企业集体攻关,全程参与耕作机械刀具改进研发,并很快获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少耕或免耕”目标。

2021年,洛阳的农机总动力53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47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孟津麻屯镇还出现了收割机专业村,最多时农机有100多台。刘小磊还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从南阳出发、经陕西,抵内蒙古、新疆,并协调做好保修保供工作。

信念 紧跟时代步伐,发力智慧农业

在洛阳市鑫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淑玲的眼里,刘小磊就是公司的“救命恩人”。

“鑫乐机械”起家于饲料加工设备制造,后专攻播种机。

国家保护性耕作战略提出后,刘小磊“逼”他们转型,并积极参与其中。在研发胶着期,刘小磊的一句“能不能将打麦机的粉碎系统运用到播种机上”最终一语惊醒梦中人。

2009年,新一代“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研制成功,并引起原农业部相关专家的关注,洛阳市鑫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原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机具试制基地”。该公司系列播种机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份,服务面积5000万亩。

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军学说,一线摸爬滚打三十年,刘科长对农机需求和生产能做到“一口清”,就是一张“活地图”,为洛阳农机装备制造业提升和保护性耕作,以及发挥农机在洛阳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称得上洛阳农机推广领军人物。

伊川县是全国著名的谷子种植大县,“伊川小米”享誉四方。2021年,国家有关部门拟在伊川县吕镇选种52个品种的谷子,来检验适应性。

农技中心农业机械技术科再挑大梁,全员上阵。52个品种,52块占地八分的试验田,试验要求同一时间用同一机型种下。小场地作业,大型农机无法施展拳脚,且有种子残留。

在刘小磊的建议下,改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耧精播机”播种,机型已经淘汰,刘小磊就全市“征集”。后来,他们对征集到的26台逐一维修,并选用了16台,科室人员“人拉手推”原始播种,确保了精度。

去年12月24日,全国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总结暨小米品鉴大会在伊川召开,52个“小米家宴”赢得与会人员一致好评,提升了“伊川小米”美誉度。

上月底,由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主导的“丘陵山地智慧农耕项目”通过专家评估立项。刘小磊为项目总协调人,组织中科慧耕、洛阳映山红、洛阳鑫乐、伊川金粟等企业积极参与,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洛阳农机制造优势,旨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农机相结合,探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解决方案。

项目启动资金仅15万元,“碾压”了不少动辄上千万元的投标。“公家的钱咱得省着花,探路子、找方案一切都要符合洛阳实际,决不能好高骛远,浪费资源!”刘小磊说,伊川县白沙镇100亩智慧农耕示范基地将是他今年的主战场。

春开一枝花,秋收万树金。刘小磊打开父亲发来的视频:春日里,暖阳下,“百年果园”碧树苍穹,繁花似锦,蝶飞蜂舞。

“父亲的愿望是打造苹果博物馆,把灵宝苹果的‘根’留住。而我心中的‘农机博物馆’已经建成,它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上,它在群众幸福的生活里!”刘小磊信心满满。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