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源自茫茫秦岭深处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从河南淅川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向北京奔流而去。这是爱的源泉,是大地母亲的乳汁,这是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孙双涵杨振辉
从北京出发,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南下1432公里,是河南淅川。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绿树环绕,清河竞流。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闸通水,甘甜清澈的丹江水一路北上,北京、天津、郑州等20多座大中城市7900多万人受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谁呵护着源头活水,滋润着中国的心脏?
吃水不忘掘井人移民就是掘井人
回想起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村的场景,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依旧很激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总书记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听了总书记的话大家都很感动,觉得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翻开整个淅川的移民搬迁史,仿佛揭开了历史的疮疤。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修建,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筑坝的尘土,淅川首批2.3万移民支边青海;1966年至1968年,淅川7万多移民迁往湖北;20世纪70年代,随着丹江水位的不断升高,淅川再次移民……自1959年到2011年,在长达半个世纪时间里,淅川先后有36.8万人,西进青海,南下湖北。风雪交加的青藏高原,留下了他们垦荒的脚步,芦苇遍地的湖北大柴湖,见证了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
2010年6月,新时期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启动,淅川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几十万亩肥沃土地沉陷出一片汪洋,几十万间房屋或拆毁或淹没,各项静态淹没损失近100亿元,主要淹没指标居库区两省六县市之首。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