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秋汛、俄乌局势使粮食再次成为全球热门话题;中国小麦生产第一省河南今年的小麦生产,让人备受关注。
麦收时节,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麦收现场,带我们在“非常之年,豫见麦浪”。
同时本报今日又添一员,它就是卡通记者“粮满囤”。
□本报记者董豪杰黄华于涛
在农村,谁的地种得好谁排场。
5月21日,遂平县常庄镇龙泉村村民姚新领指着路两边已经落黄的麦子问:“你看这路东路西两块麦,哪个好?”
不用看,傻子都知道西边的麦子好。
姚新领下地扒拉了一下麦穗,仰起头指指前方:“这200亩是我种哩,松松嘞每亩比路东多打200斤。”
同一个“爹娘”的地、同一片刮风下雨的天,连机井都建在两块地的中间,姚新领凭啥多打粮?答案是:人勤、有良法。
去年秋季雨水多,地里都是泥糊糊;10月28日,眼看播种期过了,地里进不去人。
姚新领一边加紧整地,一边掰着指头算着:晚播一天每亩用种量加1斤,最终决定一亩“下种”30斤;又请教了专家,播种的时候深度绝不超过5厘米。
1斤小麦种子能长出1万棵麦苗,他按照“斤种万苗”算出基本苗数量,再用浅播让麦苗分蘖更好,保证亩穗数,姚新领上来就“赢了”,从出苗到分蘖,再到拔节孕穗,他种的小麦一路“领跑”。
姚新领指着东边麦田中间凹下去的长条说:“咱现在看到的长条,不是地势低,是压根就没出苗。”
在姚新领看来,种粮跟养娃一样,得精细,容不得偷懒。
在常庄镇为农服务中心里,70岁的王玉在配肥车间正忙着将混好的肥料码放整齐,配肥机前面,几个人分别将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等倒进不同的进料口。
姚新领说,种地配肥可讲究着哩!
整地播种前,先到田间取土测养分含量,根据当季庄稼对氮、磷、钾的需要,多了少施、少了多补,照方抓药,为庄稼配制“营养餐”。
有些农户不知道咋弄,有些农户知道了觉得麻烦不弄。结果去年麦播前,一般农户买来氮磷钾总含量45%的复合肥,不管三七二十一,施到地里算了;姚新领算盘打得精、准,坚决用测土配方的肥料。
单算配方肥用的磷酸二铵、钾肥、活性生态有机肥,这些好肥料价格都很贵;配肥后,因为调整了用量,成本并没有增加。
“他们图省事儿,我不偷懒、勤点儿,‘土地爷’不骗我,一亩地多收200斤也算回报吧!”姚新领说。
从小麦播种到现在,龙泉村的麦田只浇了一遍越冬水。底墒好姚新领也担忧:墒好了麦苗长得快,草比麦苗长得还快呀!
豫南地区小麦生产本就是草害相对易发、高发的地方,姚新领把除草做到前面,而一般的农户是不见草不打药。
“草长起来了再治,药量大容易伤着麦苗,要是控不住控不好,草就把麦苗吃了。”姚新领说,他这200亩麦子,没见草露头就开始灭草了。
种庄稼不是闹着玩的,不操心不会有丰收。
姚新领这200亩一亩多收200斤,总共能多收40000斤麦子;一斤一块五,能多卖6万元。
关键多收的这40000斤麦子够100口人吃一年了。
“我这也算给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了吧!”姚新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