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碧水载深情互惠共赢谱新篇“不到一小时,就麦罢了”“九岗十八洼”喜开汝南“第一镰”“闺女接我去城里住,我还不愿意呢”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6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24

“不到一小时,就麦罢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李世旭

5月20日,郏县茨芭镇东姚村的麦地里传来隆隆的机器声,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来回奔走,拉开了该镇今年开镰收麦的序幕。

“不到一小时,我这4亩麦就割完了,就麦罢了。”70多岁的东姚村村民姚铁孩说,看到自家麦子成熟了,他就到街上叫了一辆收割机,“街上停了3辆收割机,都在等着割麦哩。”

茨芭镇是山区乡镇,常年麦收时间比平原地区要提前10天左右。连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使该镇部分地区的麦子成熟时间比往年更为提前。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麦收大忙季节,做到颗粒归仓,我们提前做了充分准备。”茨芭镇镇长王红彬说,5月初,镇里就对全镇的收割机、麦草打捆机等农机进行了统计,建立了农机作业信息群,同时和县农机管理站进行联系,提前做好农机的保养和维修。还发动各村统计了本村无劳动力和因疫情等原因无法返乡收麦的农户信息,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随时进行帮扶。

天城洼村的李双明是镇农机作业信息群里的一名成员,同时也是一名麦收“老司机”。去年他把旧的收割机卖掉,又花15万余元买了一台新的联合收割机。

“今天总共跑了5块地,收了8亩麦子。”李双明说,“往年都是自己跑着找活干,今年镇里组建了农机作业信息群,有啥信息在群里都能看得到。只要路上不耽误事,活儿能跟上趟,还不少挣钱。”

“除了农机信息共享,合理调配,我们还与镇内的3家规模养殖企业提前进行了联系,组织了麦草打捆机,使秸秆应收尽收,合理利用。”王红彬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