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香在查看麦田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张然文/图
“乡村振兴人人可为,人人能为。”周口市淮阳区王店乡张南行政村有一位68岁的老人,虽说不识字,但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小麦与玉米等,仅今年的小麦就能让她收入10多万元。5月16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老人名叫李红香,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活过得相当殷实。孩子们也曾多次劝说,不让老太太种地,可一大把年纪的李红香说啥也不同意。
当记者问:“既然孩子们都不让你种地,并且家中也不缺吃喝,干吗还要种地?”李红香的回答与众不同。她说:“我种地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年纪大了,有一个好身体比啥都强。再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饭碗还是自家的香,端好自家饭碗总比要饭强!”
话虽朴实,但却在理,农民身上的淳朴在李红香身上得以体现。
其实,李红香一天学也没有上过。针对供应化肥朋友的电话号码,她常常记在堂屋的两扇大门上,为区分标注是谁的电话,她又专门在电话后边画上各种各样的图作标记,别人也许看不懂,但李红香却记得清清楚楚。
“自己吃了不识字的亏,不上学真不行。”她讲起自己有一次参加农资培训会因不会签名所出现的尴尬事。为此,李红香下定决心要学写自己的名字。她请别人手把手一笔一画地教,最终用一周时间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性格从不服输的李红香老人说:“今年其他农作物收入不算,仅俺种植长势旺盛的百余亩小麦,每亩地打1300多斤没问题,10多万元的收入也即将到手。俺相信,种地啥时候都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