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记,今年麦收我回不去了,你帮忙把俺那两块麦地收一下,谢谢了!”5月20日,刚从乡里开会回到村室的民权县花园乡朱庄村党支部书记朱保国,接到了在南京做生意的该村村民贾新忠打来的电话。
“好嘞,放心吧!”朱保国一边答应,一边登记信息。
“往常夏收时节,在外务工人员会提前返乡自主收割、晾晒、出售。当前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在外务工人员无法返乡……”朱保国说,为保障在外务工人员家的小麦颗粒归仓,村里联系了4台收割机、6辆玉米播种机,还组建了帮扶工作小组,可以充分满足全村“三夏”需求。
眼下,小麦已进入中后期管理期,再有几天,将迎来夏收。据了解,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三夏”生产工作,花园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制作了“三夏”作战图,动员110名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对全乡在外务工人员信息进行摸排、登记、造册,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三夏”期间是否需要提供帮助,解辖区内在外务工人员“三夏”期间的燃眉之急,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该乡乡长张昌华介绍,针对在外务工人员基本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和缺乏生产资金的家庭,各行政村党支部拟订了一系列“三夏”服务举措,组织成立了麦收应急服务队,开展“一个电话麦收到家”活动,做到熟一块、收一块、种一块,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该乡“三夏”服务队走进田间服务的同时,还向群众宣传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政策和“三夏”安全、防火、麦秸综合利用等知识,为群众当好“三夏”生产参谋和助手。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三夏’帮扶工作,是践行群众路线,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有力举措,是在一线提升干部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检验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该县副县长、花园乡党委书记张方杰说。(本报记者李燕通讯员冯涛王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