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见过今年这么高的产量”宜阳县香鹿山镇 麦田闪耀“志愿红”“你安心工作,家里的活不用管”精准服务保丰收图片新闻交给“田保姆”省心又增收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省农业农村厅10家新组建事业单位挂牌我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有了统一着装开展“蓓蕾·呵护”送温暖活动神农山风景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湛河区企业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3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07

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

--项城市付集镇双庙村的逆袭之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张莹

项城市付集镇有个双庙村,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几十亩池塘波光潋滟,池塘边是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民居……村民像是住在公园里一样。

双庙村538户2789口人,2771亩地,是付集镇的“明星村”。变身“明星村”,双庙村有三招:一是优环境,二是上项目,三是建大棚。

6月2日,记者走进双庙村,首先看到村委会旁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上面有小凉亭、红色长廊,岸上青砖铺路、绿树红花,景色宜人。“这里以前是废弃的坑塘,改造后成了现在的鱼塘。”双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民中说。

双庙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子脏、乱、差,组织软弱涣散,在全镇考核中倒数第一。李民中是村里的能人,他走南闯北,当过煤矿工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是项城市人大代表。村里的落后让李民中忧心:“我想为家乡干点实事,让乡亲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2010年4月,事业有成的李民中从郑州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里到处是废弃坑塘,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李民中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坑塘,并在池塘里种莲藕、养鱼,上面建长廊、凉亭,岸边铺青砖小路,把树栽上、花草种上,百余亩废坑塘被打扮得格外漂亮。

深坑塘养鱼,浅坑塘干啥?盖厂房!村里在废坑塘上建成了三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厂房。在村服装厂,李民中指着偌大的厂房说:“这些就是在废坑塘上建成的。”

在李民中的带领下,村里每年都有新变化,建起3个文化广场,修起横三条竖三条、总长3500米的水泥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还装上了路灯、摄像头。

厂房建起来了,村里环境好了,双庙村开始招商引资上项目。项城市有个产业集聚区,大项目集中在集聚区里,双庙村引资上马轻工业项目。从2014年开始,服装厂、沙发厂、纸杯厂,三个工厂经过洽谈招商,先后落地双庙村,吸引本村和附近村近百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村里开了服装厂,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45岁的村民苑玉华说,“厂里有20多名工人,一个月多的能挣三四千元,少的也有一两千元。”

采访中,一排排的温室大棚引起了记者注意。“建大棚是为了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付集镇包村干部王明阳说。

走进蔬菜大棚,西红柿、辣椒、黄瓜长势喜人。邻村新桥镇杨木庄村的张锦锋是学农的,他承包了双庙村的7个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去年,张锦锋的芹菜,赶在春节前上市,一棚挣了3万元。

双庙村利用国家扶贫资金,投资2328万元建设了30个大棚,占地80余亩,用来发展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为吸引懂技术的人才承包大棚,我们第一年不收租金,等赚钱了再交租金。”李民中说。

改造鱼塘、修村路、安路灯、绿化村庄、建厂房、盖新村委会、盖学校、发展大棚……“李书记总共捐资300多万元建设双庙村。”王明阳说。

如今,双庙村像公园一样漂亮,人居环境全镇第一,村集体收入从负债10余万元增至如今的近30万元,排名全镇第一。

双庙村下一个目标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为振兴家乡贡献力量,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过上幸福生活!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