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让“中原粮仓”仓廪殷实内乡“生态红利”惠民生嫩滩也长铁杆粮黄河安澜粮多多图片新闻封丘县李庄镇优质公共服务助搬迁群众奔富路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08

内乡“生态红利”惠民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王倩李华晔)山脚清溪潺潺,山腰果树葱茏,山顶云雾缭绕,彩色画屏映眼帘,风景这边独好。

眼下,走进内乡县桃溪镇大樱桃种植基地,但见红如玛瑙的大樱桃缀满枝头,林间传出农人欢快的笑声;在不远处的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樱桃试验示范基地内,可见新栽的从北京“空降”至此的7000余株最新品种大樱桃树苗正在风中摇曳,成为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荒山披绿装,矿区变果园。”亲眼见证这片荒山和矿区蝶变历程的果农时玉先笑了,“山绿了,水清了,樱桃红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改变这一切的,是内乡县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所为。内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和主要水源涵养区,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多年来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一边铁腕整治生态环境,一边加速绿色转型,奋力书写“绿色新篇”,使群众乐享“生态红利”。

谋“绿”发展涵养一渠清水

“装篮、下苗、填土、浇水……”5月17日,在乍曲镇郦邑贡菊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移栽菊花幼苗。京宛对口协作援派干部、内乡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卫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又为内乡送来了“新技术”为特色优质茶菊品种脱毒复壮,试验示范食用菊花新品种;推广示范熊蜂生产、授粉等技术,提高番茄、西瓜等蔬菜瓜果品质,实现绿色生产,加速内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思路,将保水质、护运行工作纳入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淘汰污染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实现保水富民。

壮士断腕整治污染。该县勇于担当、铁腕整治,特别是处于汇水区的桃溪、瓦亭、乍曲3个乡镇,关停了区域内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企业以及传统养殖业等污染产业,使石材加工、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为一泓清水北送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镇先后关停养殖场(户)200余家,关闭取缔矿山开采企业、石材加工企业160余家,坚决淘汰污染产业。”桃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乔伟说。

调优结构逐梦“绿富美”。该县转型绿色发展,书写“内乡担当”,围绕“两花三桃多元果”发展布局,突出发展以月季花、菊花、油桃、核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同步发展黑李、樱桃、柑橘、石榴等多元化林果,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在内乡持续扩大的“绿色版图”上,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带渐成气候,绿了山坡、富了百姓、涵养了水源,守护南水北调“大水缸”。

绿色“打底”做足生态文章

一朵花两地情,也使内乡县与北京市延庆区紧密相连。在七里坪乡京宛对口协作项目基地,月季园里工人忙着把月季苗装车运往各地,月季种植成为开启村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目前,内乡月季种植达5300余亩。

在内乡县,除了月季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之外,森林经济则是馈赠给当地群众的生态财富。

夏日的内乡满眼绿意,树木郁郁葱葱,在斑驳的阳光下,呈现出别样美丽。为激发林业发展“活力”,该县重抓林业生态建设,坚持造管并重,持续实施大造林大绿化,严格落实造林、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支持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同时探索新路子、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优质生态孕育了生物多样性,素有“天然物种宝库”之称。该县立足生态保护职责,深化遥感、定位、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资源管护能力和科研监测水平,在绿色发展上成效显著。

好山好水出好药。该县在持续推动“两花三桃多元果”无公害生态品牌的同时,改善生态结构,发展中药材项目,建设金银花基地,发展山茱萸,开拓天麻种植,完善产供销产业链条,高标准打造中药材“内乡样板”,以点带面拉动全县中药材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绿色转型守护生态环境

“垃圾不见了,来河边真是‘度假’式享受。”市民周女士周末带着女儿来到湍河生态步道,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如今,漫步在内乡湍河岸边,恢宏的产业城,宽阔洁净的临河路,葱茏错落的绿化带,风景宜人的小游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如同游走在美丽的生态画廊之中。

该县“大刀阔斧”实施绿色转型,强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释放绿色发展红利,当好生态环境发展“模范生”。

内乡县严格落实七控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歼灭战”,让“内乡蓝”成为常态;实施碧水工程,落实“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确保出境水监测断面稳定达标,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示范河湖创建,润泽水生态;加强源头防治,强化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实现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零增长、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修复生态环境、开展专项整治。如今,菊乡大地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更美了、产业兴旺了、农民的生活有滋有味了,“绿水青山、宜居宜业”成为内乡生态名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