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驻村干部作用 助力“五星”支部创建让科技赋能农业每棵树都有“数字身份证”困境儿童有了“爱心妈妈”汝州市妇联举办“关爱儿童护苗成长”专题讲座汝州市园林中心慰问抗旱一线员工汝州这样念好城市节水经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6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10

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千零一夜--第一百三十七夜

让科技赋能农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庙湾村太空桑种植基地徐云峰摄

庙湾村育肥羊场草料库

徐云峰摄

□徐云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端午节刚过,接着是芒种节气,一年一度的小麦收获季节,不由得让我想起白居易《观刈麦》里的句子。

端午小长假期间,村里近千亩小麦收割完毕。乡亲们在村部水泥广场上顶烈日、冒高温晾晒麦子,满满都是收获的喜悦。

其实,山里的麦子,亩产并不是很高,800斤以上算是好的了,好多山坡地亩产不到500斤。买种子化肥、耕地、播种、浇水、打药、除草、收割、晾晒、销售或储藏,每一个环节,都付出了艰辛汗水和资金投入,只是乡亲们不计算自己劳动的时间和汗水,“从土地里刨食,是咱山里人的本分啊”。

“都是小麦,咋就差别那么大呢?亩产居然可以超过2000斤,一个麦穗居然13厘米长,实在匪夷所思!”6月1日上午,我和驻村队员赶赴舞阳县天边杨村,“富硒Y8超吨”小麦育种基地的场景实在让我震撼:秸秆粗壮、麦穗圆又长,微风吹动金黄的麦浪,让人心花怒放!更重要的是,这个基地的麦子,还正在灌浆、增重呢。

据基地负责人刘月琴介绍,基地去年播种晚了一个半月,还要再等7~10天才能收割!我清楚地记得,他们新密市黄帝宫育种基地采样的麦穗,我细数一下,一个麦穗竟然有102粒小麦!

无独有偶,2米多高的“草金紫”饲料牧草,像灌木丛一样,1次种植15年收益,仅仅卖饲料每亩收益就可以达5000元上下!还有亩产2000多斤的高产饲料玉米,一棵高产玉米秆上可以结3~4个玉米穗,玉米成熟了,玉米秆和叶子还是青青的,是用作青储饲料的最好的秸秆,营养丰富、产量高。

其实,这些都是农业科技的力量,科学育种、示范种植、规模推广、产业链发展,每一个成熟产品走向市场,都会惠及一方百姓。然而,普天之下,仍然那么多、数以千万计的乡亲,还在重复着千百年以来的传统耕种模式,除了增加一些机械化作业之外,收成大多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原因何在?就是信息不对称,很多落后、闭塞的乡村,似乎和农业现代化无缘,资本不愿意去、人才也外流,以及地方干部的不作为或者躺平。

一位专家,曾经受邀去一个村做“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重点农业项目”主题交流,通知开会时间是上午九点,上午8:50多了,还不见一个人影,无论村干部还是驻村干部,都没有起码的时间观念。结果是,一直“热火朝天”要上马的两个富民项目,该村一个也没有落地。

由此,让我想起“赋能”--近年来这个职场高频词,我们当下很多“被帮扶村”都需要被“赋能”--产业项目赋能、技术赋能、组织赋能!

从市场资源、专业技术,到运营管理,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高能”一方给予“被帮扶村”一方“能量”,并使之快速成长或提升,进而更进一步凸显“驻村帮扶”的使命与价值。

“农”无“业”不富,核心是产业,关键是项目。“让科技赋能农业”,就是要把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并带动农业大发展,让乡亲们“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在家门口依靠产业致富!

当下最关键的就是,政府层面着力构建各级驻村干部和农业科技项目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推动农业高新技术落地农村,可以通过试验田、示范项目、规模化推广、产业链发展路径,培育带领乡亲们致富的经济项目和主导产业。

6月1日赶赴舞阳县考察“富硒Y8超吨小麦”项目,以及高产饲料玉米等,受到“墩苗”干部,汝

州市委副书记、陵头镇党委书记韩玉科的重视,我受邀给镇党政班子、包村干部和27个村支部书记介绍项目情况,引发现场热议。

那一刻,一种自豪感与使命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让

科技赋能农业”,就从庙湾村和周边村开始吧……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