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峰
“把心驻在村里,才能与老百姓心连心,吃百家饭、说百姓话、问百姓事,他们才把你当亲人、贴心人,才给你说知心话。”
这是我2020年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大讲堂主题演讲时的一段肺腑之言,换来“掌声雷动”。
两年后重拾驻村这个话题,源于平顶山市驻村办一直以来的驻村体会约稿,忙里偷闲,静下来梳理一下两年多来的工作体会(本期是第一篇),与驻村“后来者”共勉,同时也从实证的角度,印证驻村工作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上的重要历史意义。
把心驻在村里,曾经是我2020年6月17日下午,在汝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全市驻村干部和新任村干部学习培训班上,应邀做专题交流时,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也是我当年6月20日、驻村满一百天时,写作“省派第一书记的一千零一夜”--第35篇驻村日记的标题。
两年过去了,回眸身后的这一段驻村历程,虽然掌声与鲜花、锦旗和荣誉总是眷顾我的工作与生活历程,但我更感欣慰的是,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庙湾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历了从乱到治、从穷困无望到干群和谐、产业兴旺的艰辛历程,让我有了一种久违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我清楚地记得,2020年3月19日,驻村报到的第10天,汝州市副市长焦慧娟带领农口各局委一把手到村里调研,我第一次把我的调研与思考,写进《传承与创新》工作汇报PPT,赢得赞许有加。最后一页的PPT主题是--“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今,两年前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设想,大都成了现实:人居环境、农田水利、出行道路、文化卫生设施、产业项目,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去年中秋节来临之际,焦慧娟副市长再次到村里调研时,看到村里在一年半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村委办公室满墙的锦旗,说出了最朴实而温暖的一句话:“给徐书记点赞!”
回顾驻村这个话题,其实我仍然认为必须让“心”驻在村里,也需要把身体“住”在村里,这两者缺一不可。两年多来,我在村里的每一个工作日,深夜12点以前很少休息,因为每周要开2~3个村干部会,通知晚上8:30开会,9点多才到齐,会议结束已经11:30左右了……早上6点左右,也经常接到乡亲们的电话,每天的工作时长大多在16个小时以上。两年多来,村里成功推动50多项驻村工作,时间是推动工作落地的基本保障。
近期,无论是汝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中青班课堂,还是陵头镇党委组织的“七一”党课,我一直表达一种观点:你能不能在乡亲们满是猪粪味的院子里吃一碗捞面条?你能不能每周组织一次以上开在夜晚的党员干部会?这是决定你能否搞好驻村工作的关键所在。否则,你就是“飞鸽牌”驻村干部,注定搞不好驻村工作。
其实,这很好理解:能把党员干部会开在夜晚,说明你能够“住”在村里,能够静下来同党员干部们一起部署、研究工作;能到老百姓家里吃顿饭,说明你把老百姓当亲人、当伙伴,你才能听到真心话、才能深入群众工作、才能做好民情民生调研。
更重要的是,村干部们在家里的身份是爷爷、是父亲、是母亲,还是家里经济收入的顶梁柱,要干农活、照顾子孙、喂养牲畜,白天哪有时间静下来开会?即便是晚上,很多年龄大的干部,你组织开会时他们也经常疲惫得睁不开眼。干部们工资也不高,还要养家糊口照看孩子,驻村干部就必须从他们的工作时间出发,安排、协调驻村工作,才能与干部们打成一片、团结起来。
另外,你在村部大院住房里的灯光亮到深夜,村里的一些乡亲,给你反映问题才有可能,你也可能听到真心话;你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改变村容村貌、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治理,老百姓也就拥护你。
人住在村里,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心驻在村里,才能真正为村里谋发展,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做出符合村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决策,乡村振兴才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否则,你把外部资源引进来了,改变的只是村里的外在表象,而核心的东西却依然故我,却没有可持续的村级治理与产业发展。
驻与住、心与身,是驻村工作的两个方面,不可撕裂、相辅相成。驻是态度,住是保障、是常态,缺一不可。我深信,全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也包含了我、我们这一批又一批次、全国56万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
花开山乡,那是因为辛勤的浇灌;安居乐业,那是因为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