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金城乡的晒麦场。 博宣摄
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在抢收小麦。李新义摄
(上接第一版)
促弱转壮多多产粮
小麦越冬期,全省一、二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减少10.9%,三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增长11.5%。苗情之复杂,管理难度之大,历史罕见。
小麦是分蘖作物,具有生育期长、自我调节能力强、管理回旋余地大的特点。虽说有苗不愁长,但要想有产量,着实需要下功夫。为搭起夏粮丰产“架子”,省农业农村厅全面开展科技壮苗行动,130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披挂上阵,查苗情、看土质,综合品种特性、产量目标等因素配制“营养餐”,促弱控旺转壮苗。经过“保姆式”管理,到返青期结束,我省1900万亩弱苗赶上常年,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3.5%,好于往年。
在滑县蓄滞洪区,种粮大户王付强直到去年12月6日才种上小麦,远超我省麦播时间极限。当地农技人员独辟蹊径,指导王付强覆上了地膜。虽然保证了出苗,但苗小且弱。为稳住产量,农技人员为他制订了一整套田管方案。精心管理下,王付强的麦田实打实收测产,亩产1153斤,为我省小麦生产应对极端灾害天气创下经验。
一喷三防多产好粮
稳住了面积,搭起了“架子”,如何种出好粮?“一喷三防”,防控病虫害……中后期管理是关键。
河南小麦病害主要是条锈病和赤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条锈病一般发生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主要危害叶片,如防治不力,轻者减产5%,重则损失过半。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扬花期发生,被称为“小麦癌症”,可防不可治,一旦流行可致小麦减产20%左右,并且降低品质。
对今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亲自过问,省委副书记周霁、副省长武国定先后10余次作出批示。高位推动之下,我省各地全力以赴,因地因苗制宜,统防统治全覆盖,将“一喷三防”技术发挥到极致,累计防治各种病虫害面积2.76亿亩次,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
“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剂喷雾,一次用药多重效果,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粒重和品质。据农业专家多地对比试验,“一喷三防”可以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3天,灌浆强度增加5.7%,千粒重提高0.45克。小麦千粒重高,容重相应就高。容重即1升小麦的重量,是判定小麦等级的重要指标。从收获情况看,我省多地小麦籽粒饱满紧实,一、二等麦明显增多。
“一喷三防”之下,弱麦变强,优麦更优。中原粮仓,好粮多多。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
夏粮丰收,机收减损也是重要一环。
5月26日,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麦田,上演了一场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这场特殊的赛事,比的是“少”,遗落田间麦粒最少、收获效率高的才能获胜。
麦收之际,我省在唐河、淇县、漯河市召陵区、睢县、太康等地举办五场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并且对50万亩以上的小麦生产县,普遍开展机收减损比武和机收损失检测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99.7%。“根据去年产量计算,机收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增产7亿多斤小麦。”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说。
早在4月初,省农机技术中心就组织开展了粮食机收减损知识竞答活动,对全省农机手、农业系统人员、种粮农民等66万人进行了一场特别培训,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从种到收,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终于换来好粮满仓。
“今年小麦丰收来之不易,确确实实是干出来的,夺回来的!”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夏粮生产中原影像
孟州市谷旦镇张村一处麦田里,植保无人机在给小麦喷
施叶面肥。 (资料图片)
在汝州市纸坊镇牛王村,汝州市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大型节水灌溉设备灌溉麦田,为丰收打牢基础。(资料图片)
宁陵县农技人员在指导农户做好麦田中后期管理。吕忠箱摄
杞县五里河镇东陶村农民耿红远望着即将成熟的小麦,满脸的喜悦。 (资料图片)
河南新乡新华国家粮食储备库在收购夏粮。
本报记者刘婷婷通讯员刘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