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7月16日下午六点多,太阳落到与村子旁边的树一样的高度,气温比中午降了许多。
息县东岳镇徐大庄村村民徐彬站在花生地地头,把背上的喷雾器放到地上,用手机拨通了老婆王丽君的电话。
“你快过来,就剩这边上的一垄没打了。”说完,徐彬挂断电话,把电动三轮车上的一个塑料袋拿了下来。
“辛辛苦苦种的,一棵苗死了都心疼,可不敢大意。”他心疼的不是自己家的这三亩花生苗,而是挨着他这块地同村乡邻徐勇的玉米苗。
“给花生苗打除草剂,要是打到玉米苗上,那一下就给玉米苗打死了。”他说,“必须得用东西把挨着花生苗的玉米苗隔开。”
不到十分钟,王丽君骑着电动车到了地头。她拿起地上的塑料袋,走到了两块地的中间。两根竹竿从袋子两侧穿过,王丽君提起一侧竹竿,袋子下方的竹竿刚好挨着地。
“现在有点小风,顺着花生地往玉米地刮,你挡严点。”徐彬说。
王丽君跟着徐彬的步子慢慢往前走,塑料袋在她手里如同一块铁板,水雾喷到塑料袋上发出咝咝声。
从地头到地尾,两百多米的距离,两个人走得格外细致。用这样的方式去打药,徐彬夫妇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人家每年要是打药比我们早,也是用个东西挡着。”王丽君说,“有时候想一下不用那么麻烦,可是如果把青苗打死了,这不就伤和气了嘛。”
几年前,徐勇夫妻去外地打工,给玉米地打药除草实在回不来,还是找徐彬帮的忙。“大家都注意点,都为对方想点,肯定不会有啥问题。”徐彬说。
药打完,两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太阳变得又大又圆,光打在两片土地上,秧苗绿意更浓。徐彬看了一眼远方说:“苗这样长下去,收成肯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