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郜敏王可)“这是最后一车,20亩的‘黄桃-83’销售已经结束。再过一周,60亩的‘黄桃-5’开园,请各位客商把握好收购时间。”7月23日上午,白兴华忙完装车,随即拿起手机,拍短视频通知客商。
白兴华是太康县人,1990年从南阳农校毕业后,分配到逊母口镇园艺场工作。
“刚一上班,那‘吃香’得很,负责全县的果林苗木繁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不是被请走讲课就是受邀参加调研,在领导面前面子大得很。”提及原来的情形,白兴华侃侃而谈。
后来,随着果树老化、品种更新不及时,园艺场的效益大幅下降。园艺场职工就把果木砍掉,年龄大的在家种庄稼,年轻的跟随“打工潮”外出务工,园艺场热闹景象渐渐退去。
2015年,白兴华创办兴华家庭农场重拾旧业,发展果树种植产业。他联合几名园艺场老员工,从安徽砀山引进黄桃品种,并带领周边群众种植了120亩。他们的生活也随着桃树的发芽、开花和结果,悄然发生着嬗变。
2019年,白兴华的儿子白鹏程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艺术专业毕业,同样对黄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鹏程为黄桃园的黄桃产业制定了营销规划:桃树开花的时候,免费开园,为群众提供春游赏花场所,凝聚人气;挂果的时候,免费进行培训,提升名气;收获的时候,开展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同时,组建黄桃产业专业服务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从挂果开始,我就在这收购黄桃,已经三四年了。这儿的黄桃质量好,个头大,甜度高,做出的罐头品质和卖相都比其他地方的好很多。”安徽客商徐广岭竖起大拇指。
“现在是盛果期,亩产量在7000斤左右,客商收购价每斤1.5元,再加上群众采摘,一亩轻轻松松收入达万元以上,我自己就种了26亩。”园艺场老员工董宝珠言语中充满自豪。
对此,65岁的孟碧霞同样深有感触:“从正月到十月都有活干,管理桃树的时候一天80元,收获的时候一天150元,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3万元。”
“未来,我们将以黄桃园为基础,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果树栽植技术,加强园区管理,申报特色品牌,打造绿色种植基地,朝着规模化、订单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让黄桃产业名震四方。”白兴华信心满满地说。